作者易刀卜
通过对F及其上游F高频姓氏的研究,笔者早先就已认识到F应该与楚国有关。然而,随着测试样本不断增加及共祖时间的重新计算,这一推断出现了一些需要重新认识和修正的地方。YFull目前计算的F共祖时间是年,23魔方计算的是年,这与笔者之前推测的F是陆终在年代上不符。陆终娶于鬼方氏的记载说明陆终应是殷商时期人,因为只有殷商时才称呼部族为“方”。~年的F甚至到不了年左右的周初,F应该是晚于鬻熊的某位楚君,他更可能是楚国始封君熊绎或“不与中国之号谥”的熊渠。熊绎生活于周康王时期,大约年前。熊渠于公元前年即位,也就是年前。F至早不会早于鬻熊,至晚不会晚于熊渠。
之前,当笔者将F推测为陆终后,总以为F可能是楚庄王。近日,细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吕荣芳先生的《楚越同姓析》和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先生在《墨子闲诂》中对“越王繄亏,出自有遽”句的解读,才幡然了悟,一直让人费解的F高频的余氏实际上出自越国的始祖无余,仍然是以王父字为氏。
上图是源基因F树,其中的3例余氏应是以越国始祖无余之余”为氏,F下的南通顾氏应是出自勾践后裔顾余侯。由此,考虑到F有分布于温州、台州、福州的样本,笔者推测F很可能是勾践后裔东瓯王摇。摇因灭秦有功,被西汉封为东海王,王都在东瓯(今浙江永嘉县瓯北镇)。
越国应不是大禹后裔,《汉书·地理志》颜注引臣瓒,据《世本》认为越国非禹后。《国语·郑语》云:“芈姓夔、越不足命也。”,与《史记》记载不同。《国语·吴语》韦注云“越王句践,祝融之后,允常之子,芈姓也”,又引《世本》认为越国为芈姓。据孙诒让先生考证,《墨子》中所言之越王繄亏就是无余,出自有遽就是出自熊渠。《国语》成书于春秋,《墨子》成书于战国,与越国强盛时期几乎同时,都早于《史记》的西汉时期,他们对同时代越国的记载显然更真实。基因不会撒谎,F的浙江最高频分布以及位于F的下游,印证了《墨子》的记载。F应是出自熊渠的少子,即越章王执疵。F共祖时间年,这正是越国崛起的时间,勾践大概生于年前,F或许就是勾践。由此,我们不妨推测F是陆终,F81是祝融。
《国语·郑语》云:“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楚世家应是出自祝融,祝融是帝颛顼的火正。屈原《离骚》开篇为“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氏颛顼是东夷人的部落首领,这说明楚人的先祖并非楚越土著。《左传》云:“郑,祝融之虚也”,F显然并非百越,其先祖不是东夷人就是中原人。熊盈可能就是鬻熊。周公东征熊盈,当时熊盈居住在山东南部。周公东征后,被迫迁居于西方。周成王时才始封熊绎于楚蛮,熊绎五传至周夷王时的熊渠,兴兵伐庸和扬越,拓展至湖北江陵附近。
F在河南的频率并不低,将F合并F统计,其在河南的人口甚至多于CTS、F、CTS、F等支系。如果认为F是吴越土著,显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楚国统治的核心地区在湖北、豫南和安徽,其所灭最北的诸侯国为莒国,在今山东省日照市的莒县。大禹之后所封的杞国在今河南开封的杞县,也被楚所灭。河南境内的陈国、蔡国、黄国、沈国、廖国、邓国、项国、胡国、赖国等等都灭国于楚,楚国还参与瓜分了宋国。楚国的早期都邑丹阳一般认为在河南淅川,后期都城陈在河南周口之淮阳。楚国实际上占据了半个中原,其疆域之北界应在平顶山、许昌、商丘至徐州一线,否则楚庄王何敢问鼎中原?或许只有推证F是楚国,才能解释F在河南的高频现象。何况越国最强盛时期,其版图也一度到达山东南部。F(非F)最高频的省份也是浙江省,但F(非F)与F在浙江的最高频成因不同。F(非F)在浙江的高频应该是衣冠南渡、安史之乱、靖康南渡等历代南迁江南地区的中原人,这些F的先祖本是两周时期分封于豫南地区的楚国公族,比如在浙南爆发的叶氏就出自楚公族沈诸梁的封地叶邑(今河南平顶山市叶县)。
没有证据表明良渚文化与F有关,~年前的良渚遗址与年前的F年代不符。F的祖先F78更可能是从江西、安徽北上至山东南部的,很可能没有经过浙江。水火无情,良渚古城或许是东方的庞培城,前者被海水淹没,后者被火山摧毁。良渚文化应是失落的文化,虽然繁盛一时,但既未及文明阶段,亦与成功繁衍壮大的Oδ-F78祝融系无关。良渚人更有可能是M.1下非F78的某支人口不多的支系,其在现代汉族中的频率很难超过0.5%。
F下游叶氏高频的FGC、沈氏梁氏高频的A哪一个与叶公沈诸梁有关,年的MF是否是楚庄王,我们还需做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