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时有个北大学生头头叫梅思平,煽风点火、出谋划策、领头闹事。据说还领头放了一把火,烧了著名的赵家楼。实际上梅思平五四运动时候是参与运动,并非领导者。
近年有网络传言他是“火烧赵家楼”点火之第一人。与历史实际不符合,查阅民国报章杂志,以及当事人回忆,社会公认的率先冲进赵家楼,火烧曹汝霖住宅的学生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科四年级学生匡互生。
照官方历史,五四运动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一场正能量。因此,参与运动的学生们都是“爱国”人士。。
一战末期,北洋政府的段祺瑞做了一个英明决定:向同盟国宣战。但中国只是口头宣战,所谓派遣劳工赴欧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雇佣领工资的形式,所以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没有提出过分要求。
当年段祺瑞就指示谈判代表说:此次参战,宣布过迟,有名无实,不应提过分要求。
陈独秀也有类似的观点,但是面对舆论界和学生的闹事,只能感叹中国的老百姓“以国界划分是非”。
在这个背景下,学生们受到一些激进宣传的鼓动,就开始了惩国贼争国权的闹事,与后来的“保钓“、烧日本车,日本酒店放自来水、故意给日本病人拔错牙的爱国行为没有根本的区别。
这个梅思平热衷政治,爱出风头,在一大代表周佛海的帮助下开始发迹,发起了“中国应建什么样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一时间名声大噪,颇得蒋的赏识。
如果日本鬼子没来,梅思平也就这么干下去了。抗日战争爆发后,梅思平上庐山参加蒋、汪精卫等人召开的谈话会,听到马君武等民主人士的“焦土抗战”呼声,颇不以为然。
回到南京便参加了以汪精卫、周佛海等为中心的“低调俱乐部”,讥笑抗日是唱高调,还多次想办法托人向蒋“进言和平”。
年11月,梅思平与高宗武、一道潜入上海,与日本代表进行秘密会谈,经过几天讨价还价,达成了所谓《日华协议记录及谅解事项》草案,主要内容有:汪精卫一伙表示参加“建设东亚新秩序”,同意缔结日华防共协定。
年12月18日,汪精卫一伙人逃出重庆去河内。之后,梅思平因其“先锋”作用,被视为与汪精卫等人一样的“首义分子”,并组成了“最高委员会”。
年,梅思平任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组织部长等职,其地位仅次于周佛海,并且成了周的大红人和以周为首的“实力派”的重要干将。
年汪精卫组建伪国民政府,梅思平出任中央组织部长、实业部长、内务部长、浙江省省长等职。
日本投降后,梅思平在南京被捕,关押在南京宁海路25号临时看守所内,后被送进老虎桥监狱。
年5月,南京高等法院第一庭公开审判梅思平。可笑的的是,这个曾经的“爱国壮士”靠喝酒灌醉自己壮胆,才敢出庭受审。。。
法庭内外,人山人海。梅思平在法庭上百般狡辩,拒不认罪,但铁证如山。5月9日,高等法院下达判决书:梅思平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夺公权终身,全部财产除酌留家属必需生活费外没收。他成为汪伪政权中在南京受审的第一个人。
年9月14日,梅思平被高等法院执行死刑,结束了爱国小丑的一生。
生平
梅思平(年-年9月14日),原名祖芬,字思平,以字行,生于浙江省永嘉县,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今温州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五四运动爆发后,梅思平为学生运动的参与者之一。
毕业后,先后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辑、中央大学和中央政治学校教授、江苏省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中国国民党中央法制专门委员会委员等职。
年,与汪精卫一起逃到河内。先后出任汪精卫政权的工商部、实业部、内政部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员会指定委员。
年1月16日,在香港的梅思平在路上被数人袭击打伤头部。
年抗战胜利,他于同年9月26日在南京北平路寓所被军统人员逮捕。
年5月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是汪精卫政权中在南京受审的第一个人。同年9月14日梅思平在南京被执行枪决。
岁月悠悠,历史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