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温州城屹立千年从未被攻破,其城市选址规

温州城是一座带有神奇色彩的浙江东南名城。说她神奇,是因为年前,博学多闻的堪舆大师郭璞为温州城选定城址,并制定了城市的规划布局:以天上北斗星的位置定下了“斗城”的格局。在城内规划水系,通五行之水。由郭璞选址规划的温州城,是一座斗城,也是一座水城。且因有白鹿衔花之瑞,又称为鹿城。郭璞曾有两个预言,一为斗城可御寇保平安,二为一千年后温州城将开始繁荣兴盛。这二个预言都应验了。要了解斗城的特色.得从郭璞选址谈起。

据明嘉靖《温州府志》记载:府城。晋明帝太宁癸未(即太宁元年,即公元年)置郡,初谋城于江北(即今新城).郭璞取土称之,土轻,乃过江.登西北一峰(即今郭公山)。见数峰错立,状若北斗,华盖山锁斗口。谓父老曰:“若城绕山外,当骤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

同一事,宋本《方舆胜览》记载。《郡志》始议建城,郭璞登山,相地错立如北斗,城之外日松台,曰海坛.曰郭公.曰积谷谓之斗门。而华盖直其口,瑞安门外三山,曰黄土、巽吉,仁土则近类斗柄。因曰:若城于山外,当骤至富盛,然不免于兵戈火水之虞。若城绕其颠,寇不入斗,则安逸可以长保。于是城于山,且凿二十八井以象列宿。又曰:“此去一千年.气数始旺云。”

郭璞建温州城的选址和规划.体现了如下指导思想

壹象天设邑的理念

象天法地建都建城,乃是中国城市规划数千年一贯的传统。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就以“定天保、依天室”为建立国都的原则。公元前年,伍子胥相土尝水“以象天法地的原则”规划建设了吴大城。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法天则天,建了秦成阳城。西汉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号称“斗城”。

郭璞选址温州城,上承西周秦汉,开启了非都城的一般郡城象天则天的先河,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上乃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贰重视军事防御的原则

重视军事防御,乃是中国古城选址规划的重要原则。中国古代每隔二三百年甚至是数十年,就会出现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的时期。城池不坚固,就会毁于兵火,百姓就会遭殃,百年繁华就会毁于一旦。城于山,因山筑城,占据险要地形地势,这是军事防御的一大优势。

事实也证明了温州城在军事防御上的优势。

就在郭璞选址建城后的三百年,唐武德元年(年)八月,淮南道行台辅公祏反唐,在丹阳称宋帝。永嘉、安固等百姓于华盖山固守,不陷凶党。城内百姓因而免于兵刃之灾。

又过了约五百年,北宋宣和二年(年)十月,方腊在浙江起义,攻克青溪县。十二月.连克睦州寿县.分水.桐庐、遂安休宁、歙州、绩溪、祁门、黟县、杭州。宣和三年(年)正月,方腊义军又克婺洲、衢州。二月,占旌德,处州。方腊曾派兵围攻温州城,因温州据险抵抗,并以砖加筑西南城墙,故城池未被攻破。

四百多年后,明嘉靖三十七年(年)三月,倭犯台州、温州。四月自台洲、温洲入福州、兴化、泉州,皆登岸焚掠而去。六月,浙西倭分犯乐清、永嘉。在猖狂的倭寇面前,如果温州城池不坚固,百姓将遭涂炭。光绪《永嘉县志》记载:“倭寇并力攻城,城楼夜毁。通判杨岳备御有方,得免。”温州城内百姓又一次免遭兵刀之灾。

此后三百多年.清同治二年(年)二月到六月间,太平军连续多次发动对温州的攻城战,由于城池负山有险可守,清军据城顽抗,结果城池未能攻克。

叁重视地理环境科学的原则

重视地理环境科学,是中国古城规划选址的贯原则。《管子》主张“经国于不倾之地“,即城市要建于地理环境良好,地质土质宜于建设之地。春秋韩献子主张迁都新田,因“新田土厚水泽”。伍子胥“相土尝水”,都是注意地理地质环境科学的例子。

郭璞则进一步,用了称土的办法,可以说是一个创举。温州学者都清楚,江北土质较差,地基不好,现温州旧城所在地土质情况较好。这进一步证实历史记载郭璞选址称土是可信的,是按照科学原则办事的。

《法苑珠林》还记载了另一件郭璞选址称土之事:晋氏南迁,郭璞,多闻之士,周访地图云,此荆楚旧为之都,欲此硖川(今宜昌)置之,嫌通山,隧止,便有宜都之号。下至松滋,地有向势都邑之像,乃掘坑称土,嫌其太轻,覆写本坑,土又不满,便止。曰:“昔金陵王气,于今不绝,因当经之百年矣。便都建业。”

郭璞这一选址记载是否属实,难以考证。但郭璞选址温州城相地称土是可信的,称土以鉴定土质优劣,乃是大创举。

郭璞选址,规划建设了一座“斗城”,同时还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河渠纵横如棋局的“水城”。嘉靖《温州府志》记载:(郭璞)凿井二十有八,以象列宿。旧志云“白鹿城连五斗之山,通五行之水。五行水谓东则伏龟潭.西则蜃川浣沙潭,南则雁池.北潦波潭.中则冰壶潭,因凿井、河以通贯之。”

从光绪《永嘉县志》的城池坊巷图(图2).可以看到一幅水网密布的图景,并呈现如下特色:

壹水系规划完善、设施完备

水城的水系一般是由环城的濠池与城内的河、渠、沟、池共同组成的,但有些水城,城外的水体也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杭州的西湖、台州的东湖、温州城南有一个由三溪水汇成的会昌湖(即永宁湖),是城内水系之水源,也是环城濠池的水源,对温州城市水系至关重要,因此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会昌湖。在府城西南三里,受三溪水汇而为湖,弥漫巨浸。起于汉晋间,至唐会昌四年(年),太守韦庸重浚治之,因其近城西者日西湖,在城南者日南湖,实为一湖。在南唐三井巷有湖堤,遏住湖水,使其不能南下,而向北倒流,入永宁门水门,永宁门水门是一城的水口。

2、濠池。光绪《永嘉县志》记载:温州府城,周一十八里(永嘉县倚郭),北据瓯江,东西依山,南临会昌湖。晋明帝太宁元年置郡始城,悉用石瓷。宋齐梁陈、隋唐因之。后梁开平初(年)吴越钱氏增筑内城,旁通壕堑(《十国春秋》周三里十五步),外曰罗城。宋宣和二年(年)故守刘土英加筑。建炎间(—年)增置楼橹马面。嘉定间(—年)郡守留元刚重修,建十门。元至正十一年(年)重筑。明洪武十七年(年)指挥王铭增筑。嘉靖三十八年(年)重修。”

从以上记载可知,自郭璞建城以来,城址和城的范围直至明、清均未变。只是五代吴越国钱氏增筑了内城,也有了环濠,并把原城称为罗城。罗城东濠长五百七十六丈,南临大河为濠五百丈,西濠长六百七十丈五尺,北川大江为濠长五百七十一丈。”

3、城内河道和湖泊。城内河道以三条纵向的河道为骨架,这三条河道为大街河(今解放路)、信河(今信河街)、九三河。这三条纵向骨干河道与横向水巷构成水网——城内河道交通网络。

在水网的东西南北中,则有伏龟潭、浣纱潭、雁池、潦波潭和冰壶潭五个湖泊,两边还有郭公山泉源与松台山西麓泉源汇成的湖泊——放生池。

4、门闸。门闸指的是水门,中设闸。这是城市水系的重要设施。明代时门外设二闸,门内设一闸。又设埭,每闸置板四块,系以铁索,以便于开闸、闭闸。

温州府城有关的门闸有六座,即广化陡门、西部陡门、海坛陡门、山前陡门、山后陡门和外沙陡门。广化陡门,在迎恩门外,靠郭公山麓,共五闸,浊水最急,遇水潦首先开此闸门排水。西部陡门,在迎恩门外,广济桥西,明洪武辛亥年(四年,年)创建。海坛陡门,在望江门东的水门,为城内水总出口。遇旱则开闸,引湖入城,潦则开闸排水。山前陡门,在黄土山前,以节制城外南塘之水,宋绍兴年间(—年)郡守赵不群筑。山后陡门,在黄土山后。外沙陡门,在镇海门外。岁久废圯,潮入内河,涸则为浦,地成作卤。明成化丁酉(成化十三年,年)知县文林砻巨石修筑,布桥立闸。

贰规划中运用了阴阳、五行思想

郭璞通阴阳历算、卜筮之术.在温州城的规划设计中,他用阴阳、五行思想指导水系的规划设计。据光绪《永嘉县志》记载:“(旧志)又云郭璞卜城时,谓城内五水配乎五行,遇潦不溢。东则伏龟潭,南则雁池,中则冰壶潭,北则潦波潭,西则浣纱潭。”由于分布于城内东西南北中的五潭均有较好的蓄水调洪容量,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城市水系。可保城内五方平安。遇潦不谥,这是合乎科学的规律。

另外据嘉靖《温州府志》记载:“(温州城门)北曰拱辰(唐时有双门,取北阴偶之义。钱氏筑城,只存其一)。”唐以前城池无大变,此北门用双之数,乃郭璞设计无疑。

当然,郭璞在规划设计中,也用了一些巫术镇厌之法。如“旧志谓立郡时,因西城修水负虚,立平水王祠以镇之。”古人用此法,或许会在心理上产生平安之感。

叁布局利于通风和日照

温州古城的布局以河渠为骨架,而三条主要纵向河流都不是正南北向的,大街河为南偏东32度,信河为南偏东19度,九三河为南偏东37度,这样就与城市的主导风向——东南风取得一致,从而使街道及居住街坊都获得比较理想的日照与通风条件,为古温州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项突出成就,造福于子孙后代。

河渠的布局是郭璞在五行思想指导下因地制宜、顺地形地势而设计的,这是郭璞注重地理环境科学的规划思想的又一例证。

肆永嘉风韵.水长而美

温州所在,东汉为章安县地,分置永宁县。三国吴属临海郡。晋置永嘉郡,治永宁县。永嘉郡自何时始?自晋太宁(—年)之改元,号“永嘉”。

晋析永宁县置永嘉郡,更名县曰永嘉。“永嘉”有什么含义呢?“永嘉”二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

温州山水之美,古人多有赞颂。宋代著名学者叶适在《醉乐亭记》中云:“因城郭之近必有临望之美。永嘉多大山,在州西者独行而秀。水至城西南,阔千尺,自峙岩私盐港。绿野新桥,波荡纵横,舟艇各出菱莲中。棹歌相应和,已而皆会于思远楼下。”叶适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城郭边山水美景图。

事实上,郭璞规划设计的水城,也有永嘉风韵,即水长而美。城内河渠纵横,水网密布,好似棋盘。正如叶适所云:“昔之置郡者,环外内城皆为河,分画坊巷,横贯旁午,升高望之,如画奕局。”

宋淳熙四年(年)温州城浚治城河举环城之河以丈率者二万三百又奇。以宋尺计算得当时河长约65km古城面积约6km,则其城河密度较之宋平江府(苏州)城河密度、绍兴城河密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较明代无锡城河密度小些,但也属于城中之佼佼者。

“水长而美”的永嘉风韵,在城市水系的规划建设中,也得到充分得体现。

伍城市水系,功用众多

郭璞在规划建设城市水系(五行之水)时.就已指出其“遇潦不溢”的功用,即调蓄洪水、排洪排涝的作用。叶适也指出:“永嘉非水之汇而河之聚者,不特以便运输、达舟楫也。而以节地性,防火灾、安居,利用之大意也。”

光绪《永嘉县志》亦云:“昔人谓一渠一坊,舟楫毕达,居者有澡洁之利,行者无负载之劳。”以上已道出城市水系的交通、运输、排水、排污、防洪、防火,便于生活,调节气候及文化环境的多种功能。

陆水巷小桥,多彩多姿

据光绪《永嘉县志》,当时城内桥梁多达座,永嘉境内桥梁多达多座。桥梁众多是水城的一大特色。苏州为著名的水城,其桥梁之多也是引人注目的。白居易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之句。宋平江府城图上,有座桥梁,城内为座。苏州古城面积为km城内桥梁密度为2.7座/km。绍兴也是著名的水城,清代有桥座,古城面积76km,其桥梁密度为30座/km。温州古城清代有桥座其面积约6km,其城内桥梁密度约为24座/km大于宋平江府城,小于清绍兴城。

桥梁各式各样,多姿多彩,使水城更具特色。

温州古城为山水名城、文化名城,建城至今已有年,城市规划、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自然与郭璞选址、规划的高明和智慧有关,也与温州继郭璞之后历代的名公钜卿的共同努力有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