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明明是退休养老的年纪,却孜孜不倦地奔波在偏远乡村;明明满头银发,是需要被服务和关爱的对象,却乐此不疲进村入户为百姓开展义诊;明明和山区百姓素昧平生,却分毫不取、不厌其烦地当起了“助医使者”……
在浙江温州有这样一支成员平均年龄72岁的公益志愿团队,他们坚持了22年的行善之路,刚刚入选中国科协“智惠行动百会百县乡村行”项目,近期还获得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这便是温州市老卫生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老卫协)。
发挥余热
方便群众就医
老温州人对位于温州市区鹿城路的老卫协门诊部很熟悉。从年前后开业以来,存续了17年之久(后因地块拆迁而停止)。这里邀请了温州即将退休或已退休的医疗专家进行门诊,门诊费优惠,业务精湛,深受百姓欢迎。
老卫协门诊部是老卫协成立后设立,目的就是为了发挥离退休医疗专业人才的余热。
“我们的初衷就是发挥余热,普惠民众。会长就是做好协会工作的第一服务员。”老卫协会长胡宝叉表示。
图为胡宝叉(右)领取全国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证书受访者供图
“原是公务人员的,担任协会会长、副会长,我们都签过承诺书的,无偿服务,不拿薪酬,老卫协就是一个公益性社会组织。”胡宝叉说。
接近耄耋之年,不好好在家休息,东跑西跑搞公益,家人最初也不理解,最后都欣然支持。“老人就只能在家带孙子,只能在家里休息吗?”胡宝叉说,“老人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用专长携带爱心去服务社会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
“我们时日不多了
要抓紧干了”
老卫协专挑偏远山区进行义诊,送医、送药下乡,这样才更有意义。“因为城市的医疗资源更多,山区群众更迫切更有需求。”胡宝叉介绍。
81岁高龄的徐珊在义诊
今年81岁的徐珊在10年前加入老卫协医疗义工队。徐珊是原温州医药科学研究所所长(医院),副主任医师。10年来,满头白发的她成为了协会的积极分子,也留下了很多难忘的故事。
一次去温州市瓯海区乡村义诊,发现一名80多岁的村民心律不齐。她医院去。“医院看下,拍个片,一定要去。”徐珊千叮咛万嘱咐。医院门诊后,医院马上就要求住院,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温州医院原外科主任、教授王玉明在义诊时,医院,交代自己的得意门生、温州医院的中坚力量予以“照顾”;温州医院原妇产科主任、教授帅茨霞主动把自己的休息时间告知协会办公室,主动要求多参加下乡义诊……
老专家们为群众义诊
别看年纪大,上山下乡却一点不含糊。“家里人原先也很担心,毕竟年纪大了,去的都是山区。去泰顺县、苍南县和永嘉县偏远山区的话,都得上午6点出发。不过学医的人,身体素质都比较好。当了半辈子医生,学了这么多年的医,用自己的特长能为山区老百姓治疗,我没有觉得累,我觉得很开心,家人看我开心,也支持我。”徐珊说。
义诊也鞭策队员们继续学习。“医学技术在发展,虽然退休了,也得紧跟时代步伐要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义诊。”胡宝叉说。
“山区老百姓对我们非常感激,让我们也觉得被社会所需要。”徐珊说,“我们看病没有经济收入,但是有精神收入。我们要抓紧干了,因为我们时日不多了。”
从业之初的医生宣言
已永远印刻在心上
温州市科协对老卫协的工作给予了有力支持,年以来,老卫协参与温州市科协每年组织的“百场科普助推文化礼堂建设”活动,为基层与山区群众免费送医送药、开展科普讲座、发放科普资料,平均每年开展活动40场次以上,多年来共组织科普进文化礼堂及大型义诊近场次,参加的老医疗专家、医务工作者达余人次,服务基层群众20.5万人次,免费送医送药价值近万元。这支银龄队伍,响应共同富裕、支持乡村振兴建设号召,并用自己的专长边义诊边科普,为提高公民健康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老卫协还先后入选中国科协年科技志愿服务典型、年度全国老年志愿服务组织典型事迹,获得年度长三角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浙江省科协系统成绩突出集体、年度温州市品牌社会组织、温州市慈善总会“温州市优秀义工组织”等荣誉称号。
荣誉越多,意味着责任越大,工作越忙,白发苍苍的他们却忙得更起劲。
因为从业之初的医生宣言,已永远印刻在心上——准许我进入医业时: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病人的健康应为我的首要的顾念……
原标题:《浙江温州:白发苍苍的医疗“专家团”22年在山区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