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默默编辑:何欣洋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01
乡贤接重任
黝黑的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一口生疏甚至蹩脚的普通话,今年75岁的李永珠看起来实在没什么特别,就仿佛村里随处可见的村民。
他看似普通,却不平凡。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坦镇的小舟垟村是个千人村。大多数村民常年在外经商,腰包鼓了,老房推倒盖新房,私家汽车户户配。大人、老人、孩子的生活改善了,大家开始打起老坟的主意。到底谁能让老祖宗的脸上更有光彩?为“聊表孝心”,大家争先恐后地翻修、改建老坟。
小舟垟村对面的山坡上共有座坟墓,每座花费少则5万元,多则十几万元。你用水泥,那我用石料;你修一米高,我就修两米高;你今年扩建,我来年跟上……攀比之风刮了起来,风景优美的青山就这样被椅子坟“占领”,远远望去,白花花一片。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青山白化”这一痼疾,温州曾实行过“拆坟”行动。只不过政府前边拆,百姓后边盖,反反复复,收效甚微。在当地,动坟是最忌讳之事,劝人动祖坟更是件得罪人的“孬事”,谁愿意做呢?
“实在没人干的话,那我来吧!”李永珠主动请缨接下这项棘手的重任,自此以后,年过古稀的他就和坟山结下了“孽缘”。
李永珠是个闲不下来的人,记性也比一般人好。他17岁开始就在村里当会计报账员,帮忙管理各项杂务。每天吃过早饭,他会到村里各处走一圈,所以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他把帮乡邻解决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几十年来,在乡里颇具威望。
这次“拆坟”政府可是下了大决心,人手、资金都批下来了,李永珠也觉得“稳了”。正当他干劲十足地准备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时,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人居然是老伴郑秀兰。
“你怎么领了这么件孬事回来?”郑秀兰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谁会同意你在自家祖坟头上动土啊?”李永珠又跟儿子李西浪讲了这件事,换来了同样的反应。“我爸不是疯魔了吧?”李西浪背地里跟老妈吐槽,娘俩打算看看这个倔老头能坚持到何时,也许他碰了壁就不提这事儿了呢?
李永珠这次倔到底了。以身作则最有说服力,小舟垟村第一户同意登记改造私墓的村民就是他自己。李西浪说:“从登记填表到最后眼睁睁看着祖坟的石板、石梯被拆掉,长着绿草的地皮被翻开,露出黄褐色的土再填平,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但我爸看起来一直出奇的平静,那一刻我才知道,他是真的决心要做这件事。”
年夏天,李永珠从村头开始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因为小舟垟村居住的大多是留守老人与儿童,而迁坟要征得户主的同意,李永珠就自掏腰包给在外务工的村民打长途电话。10通电话,7通挨骂,还有2通直接挂断,但李永珠并没有气馁,隔天继续打过去语重心长地讲解政策,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
那半年里,李永珠昼夜不关手机,随时为需要配合墓改的村民排忧解难。
一个晚上,电视剧正播得火热,李永珠接了个在外地的村民的电话,随即不厌其烦地向对方解释墓改规定。
好不容易把电话挂断,郑秀兰看丈夫说得口干舌燥,忙快步去厨房切了一块西瓜端到桌上。李永珠刚咬了两口,手机又响了。一只大蚊子悄悄飞来,趴在他握着手机的右臂上,郑秀兰很想拍死它,又怕这一掌会把老伴的手机打飞,打断通话甚至影响墓改进程。
连打蚊子都得小心翼翼,郑秀兰有点儿心酸,这老头怎么就这么犟呢?
02
“孬事”变好事
既然拦不住,那就干脆全家人一起做吧!
心疼老伴的郑秀兰变成了游说墓改的“地下党”。李永珠吃完早饭拿着资料前脚出门,她后脚出发,找没拿定主意的乡亲唠家常。到该烧中饭或晚饭时,郑秀兰再急匆匆赶回家,“我觉得家里说了算的不只是户主,如果女主人或一家老小都同意,这事儿也差不离”。
“李家婶子,得不着名也得不着利,你家里人到底图啥?”
“我家老头给我讲过,墓改是长久之计,为下一代好。如果老祖宗们有灵,也不会反对的。”
岩坦镇小舟垟村此次私坟改造计划把“拆坟”改为“绿化”,既不动村民最关心的“祭祀根基”,又还给村民绿水青山。
镇里给新的生态公墓起名为“归根园”,即在改建后的墓园里铺上步道、装上健身器材,配备广场舞池、公厕等,让其成为娱乐健身休闲的公园。
李永珠还把镇里绘制的效果图发到村民手里,说:“经过生态改造,坟山变公园,大家可以经常看望老祖,又有了休闲好去处,孩子们也不用再害怕祭祀了,是不是一举多得?”
后来,郑秀兰也不只在“地下”活动了,发动4个孩子与丈夫齐心协力用短短7天时间说服了58户人家在登记表上签字。之后,在同意书上签字的人越来越多,项目顺利进行下一步。
接下来是坟墓登记工作。小舟垟村的坟山占地余亩,零散私坟众多,李永珠夫妻俩和老党员李永满每天天蒙蒙亮就拿着笔、记事本、砍柴刀到山上摸排。
盛夏39°C的酷热天气里,3位老人被蚊虫叮咬、汗流浃背,深一脚浅一脚地踩遍了整座山,“拜访”了每一座坟。
李永珠在小舟垟村生活了一辈子,对这座坟山很熟悉。“我负责把墓碑上的信息抄下来,比如墓主人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养育了几个子女,子女又生了几个孩子,然后再把他们的族谱拿来一一对照整理。”周末,李西浪和哥哥姐姐也开车赶回老家帮父母一起整理墓改信息,把信息转换成电子版打包存档。
正在改造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一个长年在外做生意的墓主女儿李玲突然坐飞机赶到,满腹怒气地跑到李永珠家门口破口大骂:“好哇,你们居然挖了我家祖坟!”
原来,李玲听到同学说有人动她父亲的墓,家中却没人通知她。她火急火燎、费尽周折找到父亲的坟地所在,可那里早已没有了旧石板熟悉的踪影,只看见新翻的泥土把整个坟墓盖了个严严实实,旁边还有3台挖掘机虎视眈眈。
“你们为了出名不择手段!”李玲气疯了,冲进李永珠家厨房把锅碗瓢盆摔了一地,不解气还想砸卧室的东西。郑秀兰赶忙拦住她,跟老伴一起拉她到沙发上坐。
原来,李玲的母亲签署了墓改同意书,但没告知她,才造成这场乌龙。李永珠给她普及墓改的好处:“咱们村那座山上全都是墓地,阴森森的不见光,小娃们都觉得很可怕,只有清明节才有人来看看老祖们。坟山变成生态公墓,就像大公园一样,子女们都能常来,孙辈们也不怕了,你说是不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啊?”
李玲连声道歉后跟家人一起走了,郑秀兰一边收拾被砸得稀烂的碗盘,一边唠叨:“其实我挺心寒的,咱们忙得没时间吃饭,他们还不领情。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要不咱停停吧。”
李永珠心平气和地说:“咱们都70多岁了,一辈子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电视上都讲要老有所为,农活儿累活儿干不动了,之后我们能给孩子们留下什么?能给村里人留下什么?我也一直跟孩子们说,吃点儿亏没事,大家好就行。改变不好的风俗,造福后代不是孬事,而是值得做的善事。”
03
高山怕愚公
曾经有村里人说,如果幸福的婚姻有模样,那一定跟李永珠和郑秀兰夫妻俩的婚姻差不多。
李永珠和妻子郑秀兰育有6个子女,在一起生活50多年。他们没吵过架,也没和亲朋乡邻拌过嘴,在全村人眼里,老两口就代表了“和气”二字。
“我俩都是苦孩子长大,年轻时候需要养活4位老人和孩子们……”辛苦的农活儿、沉重的家庭负担,有时李永珠夫妇会因过度劳累而生病。李永珠累得腰酸背疼时,郑秀兰隔一个小时就起来帮他捶背、捏腿、刮痧;郑秀兰半夜发高烧,李永珠给妻子端水端药,整夜拿热毛巾擦身体,急得掉眼泪。
老人走了,孩子大了,李永珠两口子却还不愿意闲下来,总觉得要做些什么、奉献些什么才好。
年夏天,墓改项目进入尾声。一个傍晚,李永珠、郑秀兰和孩子们到新修的“归根园”里转了转。座私坟全部改造完成,绿草茵茵、鸟声啾啾。李永珠一家人沿着游步道拾级而上,频频遇见好奇的乡亲们。
平整的新草皮,取自楠溪江的鹅卵石做成墓碑,嵌上进口的陶瓷片,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