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量借鉴意义和未来

北京皮炎治疗好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96744.html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胡畔

《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量、借鉴意义和未来政策方向》报告发布会今日在北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副行长曼努埃拉·菲罗出席并发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余斌主持会议。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主任赵昌文,世界银行中国、韩国和蒙古局局长芮泽代表项目团队介绍报告有关情况及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分别进行观点分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徐一丁、浙江省永嘉县委书记黄慧分别代表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发言。

马建堂表示,消除贫困、共享繁荣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作为拥有14亿人口、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曾经长期饱受贫困问题困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施了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精准脱贫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进行全面部署,发起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马建堂指出,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体人民迈上共同富裕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还不够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还面临不少挑战。

马建堂强调,能否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国家治理和人民幸福的重大政治问题。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前提下,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构建对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帮扶机制;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可及,进一步加大对城市低收入人口帮扶力度,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服务水平。

余蔚平在发言中指出,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实现世界银行消除绝对贫困、促进共享繁荣的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余蔚平表示,乡村振兴是中国农村迈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中国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中国要继续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此外,还要持续加强乡村振兴领域的国际合作。

赵昌文介绍了报告有关情况及观点。他指出,年,中国已经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正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报告回顾总结了中国过去40年的减贫历程,并为下一步中国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出意见建议。报告认为,中国在减贫事业中的主要经验至少有以下三点。一是将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定兑现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政治承诺。二是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将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性途径。三是坚持精准扶贫的方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实效。

芮泽在发言中表示,改革开放与大规模公共投资相结合,帮助中国利用有利的初始条件追赶东亚经济体。收入增长、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再分配推动了中国的减贫进程。有效的治理,包括有力的绩效激励、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精准扶贫、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调等,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精准扶贫提供了支持。当下,中国的经济转型尚未完成,未来需要依靠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同时,鉴于机会均等的重要性,共同富裕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后,徐一丁、黄慧分别代表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作发言,分享了金融机构和基层政府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经验和做法。高培勇、李实围绕中国减贫的借鉴意义和未来政策方向进行了观点分享。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世界银行等部门和机构的干部、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图片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