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公园路新四军驻温通讯处、战时青年团服务旧址……走近历史文化街区里的红色元素》
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年,在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历经数十年血雨腥风,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取得全面胜利,并在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那些特殊的岁月里,温州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浴血奋斗,成立了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等革命队伍;年3月,中共浙南特委在泰顺成立;年7月21~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召开……而发生在鹿城的重大革命事件也不少,在历史文化街区五马街、禅街、公园路及周边地带,留下众多红色元素。如当年的省立温州第十中学、公园路九柏园头新四军驻温通讯处,康乐坊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旧址、五马街30弄国共和谈旧址等。
在年7月1日来临之际,小布盘点位于温州历史文化街区内的红色纪念点,以感触历史余温,铭记峥嵘岁月。
1
禅街
省立温州第十中学旧址:温州革命的摇篮
▲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旧址(温八中)
如今位于市区禅街的温州八中,就是当年温州师范学堂、浙江第十师范学校、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浙江省立温州中学的所在地,这里也是温州革命的摇篮之一,有着许多革命故事:
年,为响应“五四运动”,浙江第十师范学校学生陈化熙、徐景春等带头成立了“东瓯中等学校学生救国联合会”,陈化熙担任会长,号召市民团结救国。
年到年,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在温州省立第十中学任教,学生蔡雄、苏中常等在他的指导下,成立新文学研究社团——“宏文会”和“血波社”,试用白话文写作,提倡新文化、新思想、开展反帝宣传。
▲蔡雄纪念碑
蔡雄(~,浙江瑞安人)是大革命时期温州地区学生运动的先驱,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五卅”惨案后援会成员、共青团永嘉支部书记。年5月18日在温州被捕,拒不招供,遭受严刑毒打。5月23日深夜,蔡雄在刑场(温州省立第十中学即现温八中操场)就义,年仅20岁。
这里有名校友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40多人成为革命烈士。在校入党及成为革命烈士的人数,均居浙南各校之首。这里还培育了无数国家人才,如郑振铎、苏步青、夏鼐、徐贤修、夏承焘、张肇骞、谷超豪等。
2
信河街壬子巷南段
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旧址:浙南地区最早建立的中共组织
▲温州独立支部旧址(资料照片)
年8月下旬,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派温籍共产党员、时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委员、秘书兼组织部主任的谢文锦到家乡宣传马列主义,筹建党团组织。谢文锦到温州后,一方面在学生、工人、农民中广泛宣传全国革命形势,共产党纲领;另一方面着手做细致的组织工作,首先介绍郑恻尘、胡识因、林平海等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认真筹备,年12月,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简称“温独支”)在城区信河街侯衙巷新民小学成立,胡识因任书记。这是浙南地区最早建立的中共组织,始属于党中央,后归上海区委领导。至年底,党团员发展到50余人,分布于永嘉、瑞安、平阳和乐清等地。
“温独支”建立时,温州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民党员,尚无国民党组织机构,郑恻尘等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后,帮助发展国民党员,筹建国民党永嘉县党部,组建工会和农会,开展工农运动;反对军阀统治,迎接北伐军由闽入浙。年4月,国民党右派在浙江进行反共“清党”,“温独支”被破坏,郑恻尘、蔡雄等主要成员惨遭杀害。温独支虽然遭破坏停止活动,但它在浙南大地播撒了革命种子,为日后中共党组织的重建和农民武装暴动奠定了基础。
▲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纪念亭
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立旧址为3间平房(原鞋城位置),后被拆除。年,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在“温独支”成立旧址北首(今大高桥与壬子巷交叉口西北角附近)建立“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纪念亭”。纪念亭为正四角形仿古式,亭高7.6米,占地面积27平方米。亭内上方悬挂着纪念“温独支”碑文,供游人瞻仰。
3
康乐坊号
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旧址:以五马街为中心展开活动
▲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旧址
年“八一三”,上海抗战暴发不到十天,在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地读书的温州籍大学生徐贤仪、赵瑞蕻等,相继回到家乡。他们与温州中学等校学生孙绍奎、胡景瑊、孙经邃、张古怀等城区爱国青年,于年8月13日,在九山籀园图书馆发起筹备“战青团”,8月21日,在温州中学附属小学成立了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由胡今虚任总干事,内设组织、宣传、服务、总务四个部门。后迁至五马“后援会”二楼(一百商店对面今五马储蓄所楼上)。10月上旬与“后援会”一同迁到墨池坊布业公所;下旬借康乐坊口濂昌钱庄为团舍。团部内秘密建立中共永嘉学生支部(后改为温州支部,属中共永嘉中心县委领导)。11月,“战青团”联络温(州)、台(州)、处(丽水),成立“温台处三属青年救亡团体联合办事处”。
年2月,再迁到府前街药王殿,易址数次,但均在徐贤仪、胡今虚、孙绍奎等领导下,以五马街为活动中心,先后组织了10个分团、48个支团(支团下还细分为组,如五马街的“店员救亡工作组”)。
▲碑记
到年夏季,全盛时期,团员发展到多人。并以他们为骨干,团结了七万左右青年走上抗日救亡大道。战青团的主要工作:一是以出墙报、印发传单、办刊物、办画展、歌咏演出等形式开展宣传。二是办培训班,共培训多人,并将几十人送平阳山门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学习。三是成立救护队,参与日军轰炸南塘机场的救护等工作。到9月12日,国民党温台戒严司令部根据永嘉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下令取缔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温州学生抗日联合会等五个抗日救亡团体,历时一年零四个月的城区战青团就此结束。
到年底,原战青团各条战线的进步人士分散到农村基层,仍然坚持抗日救亡工作。这为浙南党组织发动武装抗日和后来建立扩大农村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4
五马街30弄
国共和谈旧址:达成五项协议并签字生效
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突然向中国驻军进攻,中国官兵奋起抵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五马街30弄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新形势,对浙江的国共和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七七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就发出通电和宣言,再次敦促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主任刘建绪等,在“国难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应无条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8月24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代表吴毓、黄耕夫与刘建绪的代表邓讱在温州五马街申江旅馆进行谈判。在谈判中,闽浙边临时省委代表在坚持共产党独立、批评自由,以及保持红军武装独立性等前提下,作了适当让步。国民党方面也不再坚持原先的苛刻条件。经过几次协商,双方达成五项协议,并签字生效。
谈判结束后,闽浙军区于8月27日发布《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闽浙军区布告》。同时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军区发布了《为巩固和平、坚决抗敌告全国各界男女同胞书》,表明浙南红军游击队与全国军民团结御侮的态度和决心。国民党地方当局根据和谈协议,先后将关押在衢州、永嘉、瑞安、平阳等监狱的中共党员释放。
5
公园路九柏园头19、31号
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旧址:省委主要的交通联络站
▲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旧址
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旧址,是温州城区至今保存的浙江省委唯一旧址,位于温州市区九柏园头,由17号(今31号)黄宅和12号(今19号)魏宅组成。黄宅为中式二层楼房,分为东西两部分,楼上有门相通,年10月毁于火灾,后重建为二层居民住宅。魏宅仍保持原貌。
年3月11日,中共浙江省委领导人刘英随同中共东南分局负责人曾山,在金华与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就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合作以及共同抗日事项进行会谈,提出在温州、平阳、丽水等处设立新四军办事机构,并达成协议。将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驻温办事处改为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主任为周饮冰。通讯处建立后,除了宣传抗日救国方针,推动温州群众开展大规模的抗日救亡运动外,还作为公开机构,出面与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周旋、掩护浙江党组织开展工作,是当时浙江省委主要的交通联络站。
同年10月10日,国民党温台戒严司令部,以所谓取缔非法组织为借口,查封了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逮捕了当时住在通讯处的省委组织部长谢文清、青年部长赖大超等7人,通讯处解体。
6
县前头号
新四军驻温采购办事处旧址:输送军用紧缺物资及革命干部
▲新四军驻温采购办事处旧址
抗战初期,我国沿海港口主要城市相继沦陷,而温州与上海、香港等地仍有通航。年温州海上运输十分繁荣,最多时进出港的外籍轮汽船,包括华籍轮汽船改名挂外国旗号的,多达80余艘。
年7月,新四军驻温州采购办事处成立,主任杨建新。同时,中共江苏省委难民委员会以上海红十字总会的名义,在温州釆购办事处内附设办事机构,主任罗德明。他们与中共浙江省委领导的温州、平阳、丽水等地新四军办事机构互相配合,将首批抵温的多名党员干部和进步青年,以“难民开荒”的名义赴皖南参加新四军;同时经过温州转运上海等地釆购的大量军需物资,以及南洋爱国华侨资助、捐赠的医药用品、军械、医疗器械等,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和华中根据地。
▲新四军驻温采购办事处旧址
从年8月到年初,共送出三批计余人,其中党员70多人,无线电收发报技术骨干40多人。此外,上海党组织还经这里输送交通员工30多人赴皖南,两次组织“民众慰问团”转抵皖南,其中很多人留在新四军工作。当时,中共中央曾来电表扬:“能在日寇包围的情况下,从租界中送出大批“难民”支援新四军,这是成功的壮举!”这中间有温州采购办事处的一份成绩。
年秋,办事处工作结束。采购办事处原址为抗战初期县前头中段牌坊口附近朝北的单间木板门民房,抗战胜利前后,此处由西医师计济霖改建为七间三层洋式楼房,七、八十年代改建为市商业保健站。
来源:温州发布
资料:温州三十六坊
编辑/版式:周弧
大家都在看
?
?
?
?
?
觉得内容不错,
点个“
”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