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剑平)“荒芜了32年的茶园,被重新开垦种上亩安吉白茶,今年首次产茶多公斤已售罄。”近日,浙江省温州开放大学把社村干部提升班的实践教学课堂搬到了瑞安市湖岭镇六科村高山茶园。
50多名学员徙步爬上海拔多米高的茶园,远处群山如屏,眼前茶田千叠翡翠,嫩黄色的小叶芽儿蓄势等待明年春天长出一片片新茶叶。社村干部提升班学员、六科村党委书记卢献胜介绍道,为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这个茶园采用股份制合作经营,村集体占30%,村民入股占25%,社会资本入股占45%,明年种茶面积将扩大到千亩规模。“这样,每卖一公斤茶叶,村集体、村民都有一份收入。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级公共事务与村民社会福利才有保障。”
卢献胜的一席话,引起了来自温州市龙湾区沙城街道、永中街道干部学员的深思:“我们村除了房产、物业出租收入外,怎么进一步提高集体收入与村民的富裕程度?”温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40多年来一部分村民确实富裕起来了。但是,如何让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起来、让更多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却是温州共同富裕“赶考”路上一道急需破解的考题。根据国家《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战略部署,温州市委组织部与温州开放大学等高校,结合农村人才培养战略规划,校地合作推出《乡村振兴“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年)》,在全市每年建设十个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共富实践基地,每年组织百名讲(导)师建立共富讲(导)师团,开展百项以上培训活动,培养千名乡村各类人才。温州这项乡村共富“领头雁”培养工程主要面向村、社区干部、农技人员、农民等群体,通过建立健全市县联动、联合培养工作机制,开设村社干部“学历+能力”提升班、社区干部培训班、职业技能培训班等。温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伍挺说,根据村社干部与农民群众的学历和作息时间特点,结合开放大学办学机制,该项目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党性教育、集体经济、现代农业、乡村治理、农村法治、乡村文化、干部素养”等八大模块开设课程,建立不同主题的“村社课堂”,开展现场“观摩学习”,送教进村社,希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张建海是温州市洞头区霓屿街道下社村党支部书记,他在浙江开放大学洞头学院学习后,带领村民改造村庄环境、建设全新平台,把传统近海紫菜的养殖向岸上深加工、营销“一条龙”延伸,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回村创业发展。浙江开放大学永嘉学院院长吕正军说,今年该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已招生名农民大学生、94名村社干部学历能力提升班学员。
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党总支书记陈小静就是该校一名学员,她原来在广州从事服装辅料贸易,源头村民期盼她回来当“领头雁”带领村民致富。近两年来,她把生意全部交给弟弟打理,自己回家乡带领村民把源头村打造为“网红村”,又邀请了一批在外地打拼的村民回村发展。“共同富裕是奋斗出来的,‘等、靠、要’不来。”陈小青与村社干部提升班学员分享源头村创业经历说,“现在村民增收后,思考最多的问题是集体经济如何壮大,要集思广益,主动担当作为,闯出一条路子来。”
温州市把社村干部提升班的实践教学课堂搬到企业车间。温州开学大学供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