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桥下镇,如果把历史往前翻半个世纪,这里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山中小镇。山水对于桥下镇来说,再寻常不过。后有括苍山脉,前有瓯江秀丽,此地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让这山水之间的小镇仿佛停留在时光的褶皱里,波澜不惊。现在到桥下去,也是开门见山,窗外有水,山水是桥下的自然景致。在历史上,永嘉本就是山水秀丽的绝妙之地。
现在的桥下,却是一座玩具之城。到了桥下,仿佛一脚踏进童年的大海。这是一个无比丰富的世界——色彩斑斓的小桌子、小椅子,花样百出的游乐园、迷宫、滑梯、秋千,趣味横生的攀岩、爬绳、蹦床,还有海盗船、游戏木屋、钻洞、滚筒、爬网、摇马、跷跷板,什么乐高积木、工程车——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好像跟童年有关的一切,连同那些跟随童年的消逝一并被时光带走的记忆,都被桥下这座巨大的场馆兼收并蓄了。
我也第一次知道,原来桥下这个地方,是中国的“教玩具之都”——从这个小镇出去的教具、玩具,占据了中国60%的市场,其中有一半的数额来自出口。在桥下,这个面积只有.8平方公里的小镇,拥有教玩具企业家,其中上规模企业29家,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就有7家。
桥下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教具、玩具产业的呢?
晚上吃饭时,我与一位做玩具的企业家交流。她说,在桥下,几乎每一个人都跟教玩具行业相关,不是自己办着玩具厂,就是在玩具厂里上着班。她还说,在桥下,没有闲人,只有把“玩”当事业的人。
教玩具产业在永嘉桥下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那时候,桥下很穷。桥下镇有几个村庄,如埠头村、西岙村,从生产简单的玩具起家,橡皮泥、橡皮筋、毽子、跳绳等。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制作教玩具的家庭作坊纷纷出现。
女企业家说,听说那时父辈背井离乡,去异地做小生意,主要是推销橡皮筋、红缨枪、哑铃。他们把样品装进大包,带着产品目录和销售合同,到金华、杭州、上海坐火车,转车去全国各地,哪里有商机就去哪里。为了省点路费,他们经常在车站过夜,随便找个墙角就能入睡。创业之艰难,今天的人几乎都难以想象。这种敢闯敢拼的精神,是温州人血脉里就有的东西。
到了今天,桥下人的教玩具产业已经做到了壮观的地步——桥下的电商异军突起,“淘宝镇”“淘宝村”很多,只要动动鼠标,每天3万件以上的玩具,就从这山水之间,送达世界各个角落。
桥下人把玩具玩出了新花样,他们不断发明创造新的玩具,大量产品都拥有原创知识产权。现在桥下的教玩具产业中,不乏高学历的年轻人,有的还是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他们的任务,就是研究孩子们应该怎么“好好玩”的。
这使我想起我自己的童年。在乡村成长的孩子,哪有这么多新奇有趣的玩具,30多年前的我们只有田野溪流、森林沙滩,以及水牛的背、青蛙的鸣。那时我们好不容易结伴进了一趟县城,见到儿童公园的摇摇椅和旋转木马,就目光发直,口水直流,半天挪不动一个脚步了。乡下的玩具,都是自制的,无非是木头驳壳枪、香烟壳方片、旧瓦磨圆盘、铁丝拧滚环,诸如此类,简单却也让人玩得不亦乐乎。要是那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玩具,那该是多么让人幸福无比的事情。
我在永嘉住了两天。水畔山间,云影林下,时常隐现着几处书院、几间民宿。到了傍晚,我们住的乡间,门前有楠溪江静静流淌,窗外有竹林沙沙摇摆,仿佛自己便是谢灵运,白日行吟,夜晚栖宿。质朴的主人接待我们,捧出自然朴素的食物,晚上枕着山间的清风,沉沉入睡。
这就是永嘉的桥下,既有人勇立经济潮头,去闯荡大世界,也有人退归田园,成为楠溪江畔的诗意生活者。这其实,就是浙东沿海一个小镇的“中国故事”。
栏目主编:孔令君
本文作者:周华诚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新华社(资料图)
图片编辑: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