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永嘉,红色溪下温州古道

文图压队长

游楠溪题记

青青流水山重山,夕阳斜洒卵石滩。

晚风轻抚人已醉,秋意袭来心自宽。

云中信步丛林涧,悠然戏水唯此间。

欲留楠溪江畔处,愁煞九宫天外仙。

溪下乡是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辖乡,位于永嘉县西北部,二战时期革命老区,距县城公里,东连潘坑乡、南邻大岙乡,西接界坑乡、北靠仙居县。

年11月19日,中共永嘉中心县委领导-农民在此成立浙南革命委员会与浙南红军游击队,该村一批贫苦农民踊跃入伍。翌年2月3日,浙南红军游击队在该村革命群众的支持下,打败了仙居十八地反动民团。3月初,中共中央军委派胡公冕到浙南领导武装斗争。3月9日,红军游击队在该村广福禅寺中大殿召开大会,多名红军战士参加会议。大会宣布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由胡公冕任总指挥,刘蜚雄任参谋长,王国祯、李振声负责政治工作,金国祥负责经济工作。随后,红军游击队整编为3个支队、1个直属队,雷高升、胡协和、谢文侯分别任支队长,胡衍真任直属队队长,下设41个分队,计余人枪。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旧址黄皮寺(原广福寺),位于永嘉县溪下乡黄皮村。建于北宋年间,建筑面积0余平方米,整体布局呈“日”字形,从前至后有三大殿,前为金刚殿,后为大雄宝殿,两厢僧房36间,并有花坛、鱼池等,是一座遐迩闻名的佛教寺院。

溪下村风景秀丽。景色迷人。是理想的度假休闲的好去处。溪下村因地势而得名。村位于两条小溪的交汇处。溪水清澈见底。四面围山。依山傍水。

据《浙江古今地名词典》一书称,“溪下”这个地名,曾还有“梅溪”、“屺(音起,意为没有草木的山)下”两种叫法。如今在当地,除有一条路以“梅溪”命名、一个村以“梅溪”称呼外,“屺下”一名在却几乎没人提及。“屺下”与“溪下”在读音上极为相近,是否二者有着一定的联系呢?

“梅溪”一名的来历,是因为贯穿溪下村(乡政府所在地)的一条溪,其流经地形像梅花花瓣而得名。乡名“溪下”的缘由,这里的金姓房族的祖先,在唐朝时从金华后塘街一个叫溪下的地方迁徙至此,依山沿溪落脚繁衍。出于纪念之意而沿用老家的“溪下”来命名。这种说法在《浙江古今地名词典》中得到了印证。

在溪下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灯戏”是这里特有的戏种,让更多的人了解马灯戏。11月19日上午,楠溪江溪下马灯戏文化旅游节在溪下乡溪下村开幕,身着传统表演服饰的孩子们将精心制作的马灯戴在身上,随着鼓乐表演。使古老的传统文化,声声入耳,直抵人心。

吹起唢呐,敲响锣鼓,溪下乡“马灯戏”正式开始。来自溪下乡刘山村、黄一村的两队孩子们,身着传统服饰,挂上马灯,随着鼓乐表演。在老艺人们的带领下,孩子们自文化礼堂出发,一路“走阵”巡游前往主舞台。随后,在开幕式上,主办方向来宾们介绍了马灯戏的由来和发展。

马灯戏表演者一般为10至13岁的孩子,用花鼓、绍兴调与永嘉方言进行演唱,主要伴奏乐器有大号、唢呐、锣鼓、二胡等。除马灯外还配有其他花灯,其中固定有白牌灯、高桥灯,其余鲤鱼灯等无定数。表演时,一路鼓乐齐鸣,观者如潮。

马灯戏又名“竹马灯戏”,据传在清同治年间,安徽省凤阳县的马灯艺人池老彩因生活贫困,携妻带子,来到了永嘉县溪下乡定居,并开始表演“马灯戏”。虽然马灯戏曾经失传,但在大家的努力下,如今的马灯戏被重新挖掘、传习。除了观赏马灯戏表演,了解马灯戏文化。此次文化之旅上,还专门设立了美食展区、旅游展区等,带大家体验我县的特色美食。

队伍从村口沿着主路巡演至开幕主会场。

开幕式上为大家带来了马灯戏折子戏汇演。《买茶》、《打花鼓》等剧目轮番上演,孩子们的表演虽稍显稚嫩,但充满了灵气。

开幕式结束后,移步旁边美食区品尝各色美食。

回程途中,温州古道一群美女在开幕式场地完成最后一个游戏,大巴车上放声高歌一路欢声笑语中结束一天的行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