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玄觉(-年),温州永嘉县人,俗姓戴,唐代高僧之一,八岁时出家,懂一心三藏,通达天台止观。六祖慧能的重要弟子之一,著有《证道歌》流传于世,影响很广。其中名句:“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成为绝唱。他初期涉猎各种经典,无师自通,后读《维摩经》完成修行地图的收集,融会贯通,自认为已经明心见性。但心中仍存犹疑,后在六祖慧能的印证下,终于觉醒开悟,史称“一宿觉!”。六祖慧能为他印证的过程中,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聊一聊。
有一天,六祖慧能的弟子玄策到访,在龙兴寺与玄觉大谈佛理,两人聊得很开心。玄策发现玄觉说的东西与历代开悟的大师很接近,于是问他:“你在哪位大师座下学习?”,玄觉说:“我读了很多大乘经典,也学了很多大师的著作,后来读《维摩经》的时候,修行地图全部点亮,要说具体师从哪一位?还没有确切的老师”。意思说还没有经过名人见证,没得到“专业证书”的现状。
玄策对玄觉说:“在威音王佛以前,无师自通是可以的,在威音王佛以后,没有大师传授而自我开悟,全部不可信,是外道”。玄觉听后,着急地说:“希望你可以为我印证”。玄策听后支支吾吾地说:“我,我人微言轻,不足以为你印证。曹溪宝林寺有六祖慧能大师,很多人都到他那里学习,并得到了正法,如果你想去,我们就一起”。玄觉向玄策行礼致谢,说:“好!”,两人一同前往曹溪见慧能大师。
见到六祖后,玄觉先是绕着大师转了三圈,和以前人们绕佛一样,但态度有些傲慢,就是不行礼。之后他停了下来,把锡杖往地上一杵,“咣!”的一声,六祖报身虎躯一震!不悦地说:“善知识,出家人应该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等规矩、礼数,你是从哪里来的?对我这般没礼貌?”,玄觉听后淡定地说:“人的生死才是大事,而且无常交替,变化非常快”,慧能大师说:“为何不体悟到无生无死,明了无常迅速的道理呢?”
玄觉说:“体悟了就是无生无死,明了了就是无常迅速”,慧能大师满意的说:“是这样!是这样!”。听到慧能大师认可自己后,玄觉才微笑了起来,赶紧整理仪容,向大师行礼参拜。过了一会儿就向大师告辞,准备要走。慧能大师说:“你这么快就要回去了?太快了吧?”,玄觉笃定的说:“本来就没有动与不动,哪里会有快与不快?”。慧能大师说:“谁能知道没有动呢?”,玄觉说:“这是您自己起了分别心”。
慧能大师说:“你已经很了解无生无死的道理了”。玄觉接着说:“无生无死难道还有意义吗?”,慧能大师犀利的说:“没有意义那谁能分别它呢?”,玄觉坚定地说:“分别本身也是没有意义的”。慧能大师满意的说:“好啊!真不错!在这里小住一晚吧”。经过慧能大师连环的拷问,他知道玄觉已彻底明心见性。玄觉在宝林寺住了一晚,第二天起来就开悟了,被称“一宿觉!”。之后回到了龙兴寺,没多久就写出了有名的《证道歌》,流传至今。这就他们对话的过程。
这段对话有很多可以说的地方,我们就简单说三点吧:第一,慧能大师说过:“腾腾不造恶”,玄觉有实力,有底气,面对质疑可以据理力争,这是正常的自信,他做到了这个。玄觉心中有理,不卑不亢,没有被慧能大师辩倒,还得到了大师的认可。当然他也没有傲慢,只是做到了狂捐,显得有些个性。第二,他说:“本来就没有动与不动,哪里会有快与不快?”,或许是说,外在一切在动,但是他的真心本性如如不动,六祖说过:“何其自性,本不动摇”。那快与不快呢?《心经》说:“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或许是说,比如有一块宝石矿,里面本来有晶莹剔透的宝石,不过外面被石头覆盖住了。后来把这块宝石拿去加工,不断地打磨外表,清理杂质,最后宝石露出来了,珠光宝气的。那么就这块宝石来说,它是增加了什么,还是没有增加呢?它宝石存在的本质而言,有没有时间差呢?智慧如你,相信你能听得懂,所以快与不快是不存在的。或许是说,你追寻的东西本来就在你之内,你不需要去外面找到它,而是向内认识到它。
第三,玄觉说:“分别也没有意义”,这句话非常有哲理,意味深长,我们经常说不要有分别心,但这个东西很容易就理解偏了,会变成“俄罗斯套娃”,套中套,什么意思?举个例子,前几天我在一个群里,大家都是修行的,有一个女士没控制住,在群里抱怨,说这不好,那不好的,领导的不好、老公的不好。这时候有几个“大师”出来说话了,他们“教育”这个抱怨的女士,意思她做得不对,要接纳一切,不要有分别心,都是来让你成长的,这说得有没有道理?
很有道理啊!不过您仔细想一想,这是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纯粹说理论的,谁还没个情绪呢?在公共场合抱怨虽然不可取,把负面能量放大了。这个女士是起了分别心,那你们几个看到她在抱怨,出来说她做得不对,这是什么?你们有没有分别心?这是我们经常会犯的错,着相修行,被理论所转。真正的没分别心可能就是,看到这个事什么都不说,没有意见,没有观点,不会动心。
好了,慧能大师为永嘉玄觉印证就说完了,感谢您的观看!如果觉得内容不错,可以点赞、评论、转发哦!还可以赞赏作者!您的支持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感谢!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