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州古道坦克
黄金凹岭古道,系民间古通道,发于永嘉县岩头镇郑岙村甲坑自然村,翻黄金凹,止于岩头镇南垟村。古道全长米许,累计爬升米许,块石为基,是古时郑岙与南垟等地村民来往的主要通道,亦是当年红十三军队员主要活动通道,故又名红军岭。古道沿途山青水秀,芙蓉崖奇石耸立,移步换景,远眺心旷神怡,南垟古村,百年大宅依旧,保留了乡愁。一个半小时可至,当去。
从41省道南复线行进,入郑岙村。郑岙村由甲坑和郑岙两个自然村组成。据永嘉县地名志记载:郑岙,古时郑姓居南崖山北面山岙,故名郑岙。而甲坑古名夹坑,因村落与郑岙仅隔一溪,以方言音近写甲坑。现以周姓、徐姓为大姓,分别从东皋、枫林迁居而来,已达数百年。
郑岙村前芙蓉三崖耸立,一溪清水穿村而过,当年通往小源片的芙蓉岭古道在此起步,风光秀美,民风淳朴,屋舍俨然。
清人张涵有诗云:
(郑岙)绿树阴浓接翠微,几家烟火傍岩扉。山深地僻游人少,一路溪云欲上来。
过村中小桥入甲坑自然村,左行复右行,行于小巷弄。
行百余米,在岔口处,左行入山间田园,而村之东北角有一棵大树,挺拔其间,亦立数百年。
行进在郁郁葱葱的田园,一片丰收的景象,芙蓉崖高耸在远方,随着行进的位置不同,变幻着身姿,是远观芙蓉崖美景的绝佳之地。
田园行半里后过小桥,渡溪涧石碇步,开始上岭。
道下流水淙淙,道旁花木葱茏,有野橄榄树、野蓝莓等少见树木,不虚此行。
岭上迂回蜿蜒,行二里许,至黄金凹,凹上其实有三条古道汇集,西行去往林山村的古道已废,东行岩头的古道亦少有人走,唯有北下去往南垟村的古道依旧。
在凹上远眺,岩头诸村,芙蓉奇崖为峰,山野铺地,重嶂幽寂,一派田园好风光。
下山去往南垟的古道,保存完好,林密遮阳,避暑行也。
林间绕行二里许,至南垟村。
古道出口右端有当年的南岙小学,几十年前已弃用。
左侧有造型古朴的百年古宅群,现为文保单位。
南垟村,据永嘉县地名志记载:南岙,五尺南面2公里,因村在五尺南面山岙,故名。后因重名,改为南垟村。
南垟村,为金姓聚居地,据南岙《金氏房谱》记载,南垟始祖为明朝进士岩头金昭,起初是为田地管理收租在此建屋舍,清朝康熙年间,岩头金氏第十三世玉太公从岩头镇迁于此地,距今已有余年。
△收藏在村委会匣子里的《金氏房谱》许馨月
南垟村的古建筑大多坐南朝北,较完整的保留了十余座清中晚期的四合院或三合院形式的古民居群,规模较大、质朴雅致、木雕精湛,体现了较高的建筑价值。
年“南垟乡土建筑”被公布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年南垟村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
南垟村口,有白鹤大帝庙和清代的金氏宗祠。
村口几棵数百年的楛槠树、青冈栎树阴蔽于道上。古树参天旁有新修的路亭伫立在小溪上。
过村口,左行(西行)有孤树乌桕(蜡子树)屹立于道,待到秋来枫红时,便是网红树,来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谢文东摄影复西行,有下垟坑游步道隐于深峡,水丰瀑飞,仍一处避暑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