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友人陈心想教授问我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的得意弟子中排在前三的都有谁?”我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柏葱”。
柏葱是我的第一届学生,现在他跟我一样也是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我在开学第一课开场便在黑板写下“三友”:校友、学友、朋友。这是作为新教师的我对师生关系的一种定位和期许,我希望自己能与学生平等对话,一起成长。能做到“三友”中前“二友”的学生不少,但真正做到“三友”的弟子极少,柏葱首屈一指。在高中阶段,柏葱内敛稳重,阅读面广,也喜欢写作,作文常被我当作范文在班里传阅。
选择读师范专业,柏葱说是受我的影响,我不知道对他而言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他读大学期间,我们常有通信,我曾推荐他读苏东坡与钱钟书的作品,他都认真读了,还做了许多笔记,让我颇感欣慰。
师者
年夏天,大学毕业的柏葱与我商量说想回母校任教,我当然欢迎之至。
柏葱任教之初,我听了几次课,发现他的课堂有点“闷”:自己讲得多,学生发言少。当然,这是新教师的通病。于是,我邀请他来听我的课并美其名曰“切磋”。当时我正在实践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课型——“主问题·关键词”课型,一节课只设置两三个环节,用两三个“主问题”引领,引导学生提炼“关键词”来深入探究文本,“主问题”是纲,“关键词”是目,纲举而目张,二者共同指向真实、深度、有效的文本解读,并最大限度地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为一体。教师通过“主问题”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对话中走进文本,并留出整块时间给学生思考、活动和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炼“关键词”。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听了我的课,柏葱的课堂渐渐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环节清晰了,教师提问少了,学生互动多了。后来,柏葱执教了一节诗歌课,内容是海子的经典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堂课他只提了一个主问题“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歌世界”,引导学生寻找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字词(即关键词)并进行深入解读。学生十分积极,纷纷上台板书,把黑板写得满满当当。有学生从“面朝”中发现“背对”,解读出“面朝春暖花开的大海”的同时“背对纷繁芜杂的人间”,体会到诗人隐藏在这首看似清新明朗的诗歌背后的“深层痛苦”。于是,柏葱顺势把学生的板书分成明朗和晦暗两个板块,引导学生一起探寻隐藏在这首诗歌背后的另一个世界。柏葱的这节课让我对他站稳讲台有了充足的信心——他已经深谙“主问题·关键词”这种课型的精髓并且运用自如了。
至此,柏葱树立了正确的语文课程观、教师观和学生观,懂得了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尊重文本、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于是,他与学生的关系变得非常融洽,后来他担任学校楠溪江文学社首席指导师,学生写下《戴柏葱是哪棵葱》《论柏葱这棵葱》《埋在回忆里的日子》等多篇文章来表达对他的喜爱之情,让我羡慕不已。之后,柏葱更是茁壮成长,成为学校乃至永嘉县的语文骨干教师并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自己也收了几个徒弟,我也顺理成章成了“师公”。
读者
成为教师后的柏葱一如既往喜欢读书,我也偶尔送书给他,其中有我的导师王尚文先生的著作《走进语文教学之门》,希望他能早日跨进语文教学之门进而登堂入室。柏葱不但认真读而且还写了读后感,并在教师征文比赛中获奖。柏葱还保持去图书馆借书的习惯,其借书、读书之勤令人赞叹。他年从图书馆借阅书籍51本(年54本,年81本,年86本)。此外,他还有网购图书阅读的习惯,每年读近百本书,这样的阅读量令我自愧弗如。
柏葱曾写过多篇关于阅读与成长的文章,他说:“阅读一生,只为成就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明辨而独立的生命个体。”诚哉斯言!它不由地让我想到了朱永新先生的一句话:“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难得的是,柏葱不仅自己阅读还推动他人阅读。他是永嘉县读书学会理事,筹备创办了学校“一点”读书会,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成长与分享的平台。每学期组织10次共读分享活动,每年参与活动教师数百人次。“一点”读书会被评为年度温州市第二届中小学“爱阅读”榜样社团。与此同时,柏葱也走出学校,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做阅读推广活动。他到各地分享自己的阅读故事,受聘为永嘉县读书学会“经典阅读”领读人,并在读书会开设的“空中课堂”做“永嘉四灵”等地域文化的专题讲座。
作者
柏葱是我的弟子中最热爱写作的。他在大学期间就曾在《野草》杂志发表多篇小说、散文,还曾担任一个网络文学网站散文栏目负责人。
教书以后,柏葱的写作之路更宽广了。他左手写诗歌、散文、小说,右手写教科研论文随笔,且两手都收获颇丰,常常每年能公开发表20余篇文章,令我惊叹不已。柏葱的许多写作颇具个人特色,已自成体系。
“永嘉四灵”研究系列。柏葱高中时期就对“永嘉四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大学期间确定将其作为自己的终身研究领域。他大一开始花费近一年时间抄录《永嘉四灵诗集》,还辗转找到此书的编著者、退休多年的陈增杰教授当面请教。他大三时写作了《从“野逸清瘦”诗风看永嘉四灵的苦吟审美追求》一文,将四灵追求“搜冥物象”“文字工巧”审美情趣的形成原因归纳为“社会时代背景”“诗歌本身的传承发展”“诗人自身的遭遇与艺术好尚”等。工作之后,柏葱继续搜集相关资料,继续做研究。年,柏葱开始选编并注解《永嘉四灵诗选注》一书,从“永嘉四灵”留存的多首诗中披沙拣金,本着“敬小慎微,求实问是”的原则,在借鉴前人注释的基础上纠正了不少偏颇和错讹。
高考“下水”作文系列。从年开始,柏葱每年都在得知高考作文题后第一时间写作下水作文,至今已坚持了7年。其中多篇文章发表,有的文章还被选入高考作文选辑。他写下水作文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能写得比学生好,而是通过写作下水作文尽己所能给予学生更明确、更深切的写作指导。对此,他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教师要与学生在一起:思考在一起,写作在一起。
“签名书的故事”系列。柏葱藏有近百册作者的签名书,有一段时间他连续写作多篇签名书的故事,回顾自己获得这些签名书的历程。
读后感系列。柏葱每每精读一本书后都会写一写自己的阅读心得。比如子张教授的诗学论稿《历史·生命·诗》,他细读三周后写了一篇《宏观的历史·独特的生命·永恒的诗歌——读子张诗学论稿》,后来发表于《诗探索》理论卷。
此外,还有“书店”系列,“阅读与成长”系列等,不胜枚举。近年来,柏葱还开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