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们要登上太姥山了,有点小激动,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大早就飘着细雨,但是我们有一颗不可战胜心,想到在这种天气下登上山顶,必然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吧。
迎着朦朦的水气,我们出发了。
太姥山三面临海,一面背山,主峰海拔.3米。它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
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闽人称太姥、武夷为双绝,浙人视太姥、雁荡为昆仲。
据陆羽《茶经》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考证,此东为南之误,南三百里即太姥山。
太姥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以山海大观称奇。
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誉。它北望浙江雁荡、西眺福建武夷,三者成鼎足之势,闽人称武夷、太姥为双绝,浙人视雁荡、太姥为昆仲,构成闽越三大名山。
这一路艰辛,终于等到了下午的云开见天日,雨后的山体,显得格外清晰、格外可爱!
太姥山作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观赏面积有92.02平方公里,是一处以花岗岩峰林岩洞为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以峰峻、石奇、洞异、溪秀、瀑急、云幻等自然景观以及古寺石雕、摩崖碑刻等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遐迩。
太姥山岩石为花岗岩,长期风化形成各种形态的石景多个。有的像人,如夫妻峰、二佛谈经、二仙对弈、弥勒坦腹、沙弥拜月、罗汉岩、八戒石等。
这里的山石有的像物,如九鲤朝天、仙人锯板、金龟爬壁、玉猴照镜、金猫扑鼠、玉兔听潮、金鸡报晓、一片瓦、牛背石等;有的具有神话色彩,如太姥升天石、云标石、飞来石、望仙桥等,块块岩石无不惟妙惟肖,且步移景异。
前人曾赞:太姥无俗石,个个似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尤其是九鲤朝天、二佛谈经两组景观,绵亘千米,气势雄伟。
太姥山上共有各种各样的洞多个,若想遍历诸洞,需时28天,有的洞一进一出需历时一天。这些洞各具特色,而在诸洞中最神奇的,首推一线天、七星洞、将军十八洞。
根据地质部门考察,太姥岩石为粗粒花岗岩,属燕山晚期,地质史中生代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九千万年至一亿年。由于地壳的变动,海洋上升,东西南北与近水平三组互相垂直的向节理发育,形成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峭壁、山峰、山洞。
又经千百万年的风雨剥蚀,流水冲刷,就慢慢地形成今天的突兀的奇峰和怪石。
太姥山在唐宋时已十分兴盛,山南山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国兴、瑞云、灵峰、芭蕉、天王等寺规模最大。国兴寺为唐乾符四年(年)敕建,今遗址上尚存石柱三百六十根,寺前有楞伽宝塔和石池,可见当时之规模。
玉湖庵为宋理学家朱熹草堂,璇玑洞为朱熹隐居之所,山中还有历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观、道仙佛地等几十处。
太姥山下的秦屿镇,是福建明代沿海抗倭的英雄阵地之一,有万古雄镇之称。年,太姥山以福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或许,天姥山只是李白虚构的海上仙山,仅存诗人天马行空之间,虚无飘渺,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亲历。
但庆幸的是,这座仙山,乃借剡中天姥之名,假闽东太姥之景及传闻,艺术升华的结晶,我们不妨可以边吟诵《天姥吟》,边畅游太姥山,领略诗人梦中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