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极大激发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也促使知识分子对中国未来走什么道路的自觉思考,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否定封建主义的同时,怀疑以至放弃资本主义的方案,转向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现时和将来的人类共同的思想”,社会主义学说开始成为新文化新思潮的主流,浙南也然。
年夏,温籍在外地的大专师生相继回家度假。时在南京高师任教的永嘉城区人姜琦等发起成立了永嘉新学会,其宗旨是“培养德性,交换知识,促进思想之革新”。会员有陈仲雷、郑振铎等40多人,后发展到70多人。年1月该会创办了会刊《新学报》。其发刊词说:“永嘉自古无学术可言,到北宋时王景山出面提倡理学,为永嘉有学术之始。继王景山之后,又有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进一步发挥先哲学术之精华,蔚成一家之说,世称之为永嘉学派。永嘉学派之精义与美国实用主义大体相符,但它有墨守成法之弊,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需采用美国实用主义治永嘉学派之病,故特发本刊,名曰《新学报》,收集世界种种知识,集思广益,使新旧学术熔于一炉,铸成一种适用于实际生活的学说。这样,日后不难有新永嘉学派之出现——这就是永嘉新学会之由来。”发刊词中除了说明为什么要成立新学会和创办《新学报》外,还蕴含着洋为中用的思想。
新学报曾刊登《中等以下的学校为什么不应该设读经科》《破除社会的阶级》《社会化底教育》《最高艺术的问题》《社会主义下的科学与艺术》《可造的世界》《德谟克拉西之三要素》等文章。
《中等以下的学校为什么不应该设读经科》一文提出,经书中的部分思想不合时宜;经书没有科学组织,不合教育原理;经书的有些文章是中等以下学生读不懂的。在回答“孔子应否崇拜,经书是否可以研究”的问题时,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人,但其学术以当时环境的局限,所以不妨尊敬他,但千万不能迷信他,对其学说一定要下一番批判功夫。至于经书,只能用历史的眼光去研究,拿经书当材料,决不可做经书的奴才。这充分体现了批判地继承祖国遗产的思想。
会员郑振铎写的《俄罗斯文学的特质及略史》,介绍俄罗斯文学具有人道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富有哲理等特点。并指出:“俄国现在已易专制而为自由的国家,易皇帝而为劳农的政府。一切不自由的阻碍即去,全体人民的解放,方始光明,快活充满了一切人的心理。”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
会员张强写的《破除社会的阶级》,提到“社会的阶级是万恶之源。吾们若不同心协力破除它,就不能享平等自由的幸福了”。反映了对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已有一定的认识。
会员朱隐清写的《德谟克拉西之三要素》,宣传欧洲的民主思想。
新学报第二、三期连续译登英国哲学家罗素的文章《达自由的路》,介绍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潮。
新学报曾发表郑振铎《新文化运动者的精神和态度》等文章,介绍马克思和列宁,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学报是国内最早直接介绍马克思、列宁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进步刊物之一。
会员还翻译国外著作,介绍新思想。在翻译《社会主义的定义与差别》时,译者加了按语:“大凡有一个新主义发明,必定有一个守旧派来反对……二十世纪是社会主义的时代……反对的人不知道世界的潮流,不懂新主义比旧主义受用的多,下面所译的一篇文章是……对于社会主义与各种改良社会的制度的差别,说得很明白。所以不揣自己才能长短,把他翻出来贡献读者,使在政治界上的不用不正当的名词污辱纯洁的社会主义,在工商学各界上的不要害怕去迎接光明正大的社会主义。”这是译者针对当时社会对社会主义的种种误传与歪曲,为社会主义正名。
新学会的演讲部还举行过“迎新潮者的态度”“教育与生活”等演讲,提倡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新学报共刊出3期,历时1年6个月,于年底永嘉新学会解体而停办。
年暑假,瑞安籍的大专师生和留学生数十人,利用回乡度假的机会,发起组织知行社,意为知行合一,宗旨是“研究地方情形,尽瘁公益事业,以图社会进步”。主要成员有金嵘轩等。
年暑假,在温读书的陈式纯、苏渊雷等10多名学生回平阳金乡(今属苍南县),在创办暑期补习学校的基础上,成立进步团体旭社。不久,旭社在金乡高等小学创办了新曦书报社。
年9月,著名作家朱自清到温州省立第十中学任教。他把白话文引进课堂,打破了文言文长期独霸教台的局面。学生蔡雄、苏渊雷、金贯真、叶辅赓等在他的指导下,成立了新文学研究团体——宏文会和血波社,试用白话文写作,提倡新文化,开展反帝宣传。
这一时期的进步团体还有:
年6月,十中学生张冲等组织的醒华学会,每周集会,鼓吹新思想;
年6月,永嘉会昌区(今属温州市瓯海区)陈菁等组织会文学社,后出版《会文学社刊》。
年9月,金贯真、李得钊等组织溪山学友会,又名青年策进会,以岩头小学为中心,在永嘉楠溪开展新文化宣传活动。金贯真又在岩头创办溪山第一图书馆,传播新思潮。
除以上社团及刊物外,这一时期的进步报刊还有:
温州城区的《大公报》(后改称《温州大公报》),较能秉公直言,屡与司法、税务、警政等部门发生纠纷,诉讼相接,同时提倡新学说。
十中、十师学生自治会创办的《浙江十中期刊》,提倡科学和民主,宣传新思想。
周予同等在北京创办的通俗半月刊《瓯海新潮》,向温各处属发行,宗旨是“用系统的介绍来传播新文化,取诚恳的态度来改良地方”。所刊《风水》一文,阐述旧冬的大火灾与“火神爷”“徐班侯功德碑”“人力车摇铃”等无关,是因为旱后“物燥,容易起火”;所刊《外国大事记》中,赞扬俄国劳农政府“抛弃北满八大权利”的“伟大精神”。
乐清在北京的社会人士创办的《乐清导报》,宣传新思想,深得乐清社会各界的好评与支持,如对乐清西乡蔡女士反对封建婚姻,撰文予以大力支持,轰动一时。
浙南新思想新文化社团建立,以及进步报刊的创办与广泛宣传,使封建制度受到猛烈的冲击,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在浙南大地得到广泛传播,并开始宣传社会主义,促进浙南的先进知识分子成熟起来逐步接受马列主义,走上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