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头是楠溪江边数以百计古村落中整体规模最大的的村落之一。早在几百年前,岩头便是连接水陆的交通要道,岩头因其合理的村落布置、古韵的农村园林景观、科学合理的水利建设和浓厚的历史文化而出名。年,岩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特色小镇”。年,岩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特色小镇”。
岩头最初修建于五代末期,住户多姓金,是金姓族人的聚集地。村庄建于元朝延祐年代(-),于明初完工。年5月解放时建立岩头镇。据年在岩头古村挖掘发掘出的宋朝下山坟古窑址说明,宋时该地已经有百姓生活聚集,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者劳动,陶瓷生产已非常比较发达,商品热销国内外。
南宋末年,国都临安(今杭州)沦陷后,元兵大举南下。与岩头镇紧邻的芙蓉村进士陈虞之举兵抗元,带领多人,撤到芙蓉三崖,坚持抗元三年整。最后陷入绝境,陈虞之跳崖殉节,士卒全都阵亡,芙蓉村被元军夷平,与芙蓉为邻的溪南村也没能幸免于难。而上芙蓉安然无恙。刚移居上芙蓉没多久的金氏终究是充满生存智慧、擅长顺势而为的士族名门。后改名“上芙蓉”为“岩头”,表示“芙蓉三崖”之首的意思,“岩头”地名就是从这里得来的。
在楠溪江诸多座传统村落中,岩头古村落是仅有以一整座水利建设工程来整体规划布置的村落。岩头村以专业的水利建设工程和精妙的村落布置而出名,有着“浙南都江堰”的美誉。现有最完整的最有独具特色的就是以丽水湖与丽水街为核心的农村园林景观,它由长廓、轩榭、明溪、古树名木、寺庙、戏楼等构成。
水利建设始兴于宋,完工于明初。引溪流进村再出村,建了八个大小不一的隧洞,两个节制闸、五十个人造湖泊池。一水多用:浇灌、饮用水、促进水碓、观赏用。村里街道民宅、楼台亭阁、石桥牌坊,布置井然有序。村西南有全村最大的的人造湖泊--丽水湖。
湖区多亭,古朴典雅,有用四十八块青石修建的石桥,寓明朝当地的属永嘉县第四十八都之意,造型设计别具一格。挖湖筑造的湖堤,之后慢慢生成了商业街区—丽水街。街长三百米,建了长廓,设美人靠,面湖建店面,古风气息犹在。丽水街西南是塔湖庙旅游景区,街北侧与中间街接合处有水亭祠,各具看头。
岩头村整体水利建设工程源于五尺溪双浚头的堰坝,止于丽水湖,包含镇南湖、智水湖、右军池、进宦湖等。丽水湖有金山十景,其中与水相关的最少有六景。一条约两米宽的沟渠围绕全村,澄澈的水流曲曲弯弯地流过民舍的屋前房后,滋养着村里人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也是自然的消防设备。不但解决了饮食使用水、清洗使用水、消防用水、浇灌田地等需求,还有着玩赏作用。五百多年来,它始终惠及于周边八个村一万多人口数量,迄今仍荫庇子孙后代。岩头的供水设备和公众景观园林生成实用性的效果和审美情趣相辅相成的搭配组合。这也是楠溪江中游传统村落中最成功的引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