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峦叠嶂,炊烟袅袅,老农与黄牛点缀于梯田间……驱车沿着盘山公路来到海拔米的“摄影圣地”——永嘉县茗岙乡,感受壮观的梯田风光,体验深厚的农耕人文,品尝美味的稻香田鱼,仿佛一次心灵的朝圣返璞。
凭借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禀赋,近年来,茗岙乡通过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串联起全域旅游微循环,撬动沿线资源开发,盘活了梯田经济,走出一条集梯田摄影、旅游观光、现代农业、产品展销于一体的乡村产业发展致富路。
日前,茗岙入选温州第四批市级“四好农村路”暨美丽乡村公路示范乡镇,成为“四好引路、打造共富”的乡镇样板。
培育梯田品牌,畅享“摄影经济”
过去的茗岙藏于深山人未识。年,摄影家徐道浙在此创作《晨炊》,茗岙的名气随之翻越山峦,广播于世。如今,茗岙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点之一,也是温州首个“摄影小镇”。
随着交通环境的日益改善,茗岙凭借梯田风光赚取了越来越多的流量,迎来了“摄影经济”。许多村民通过出租民宿、经营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68岁的村民胡忠开办的“梯田风光摄影宾馆”便是其中代表。年,走南闯北谋生的胡忠回乡办起民宿,搞起了摄影。如今,他家的民宿远近闻名,年还被授予了浙江省老年摄影家协会暨温州分会创作基地,茗岙之名随一幅幅摄影作品广播天下。“这几年,茗岙农村公路有了很大提升改观,自驾游客和摄影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每年三四月的摄影旺季,我家民宿常常爆满。”胡忠说。
近年来,茗岙共投入建设资金万元,全力书写“四好农村路+”文章。如重点开发利用云雾梯田资源和特色农产品,打造长坦垄核心景区及周边配套,形成路景相融、生态相伴的美丽“风景线”。此外,投资近0万元打造“梯田风光”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了千亩油菜花景观区和彩色水稻观光区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
年,梯田开犁节期间,长坦垄景区接待游客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万元。“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培育梯田品牌,推进观光栈道、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梯田景区提升为集摄影创作、生态观光、休闲养生、项目体验于一体的高品质梯田旅游度假区。”茗岙乡政府负责人表示。
打造特色产业,助力乡村共富
在茗岙乡,高山特色农产品有了便捷的下山通道。
来到章当村,但见层层叠叠的梯田上,种满了茶叶。作为茗岙“老字号”的种茶户,“五井农业”茶叶种植面积达亩,所产五井早茶与黄金芽通过畅达的农村公路“下山”销往全国各地,年销售额多万,为村中多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闻名遐迩的还有水稻田鱼。曾在江苏务工的胡进勇,早些年回乡做起了稻田养鱼的营生。如今,他家田里的鱼正源源不断地流向城里的餐桌上。“现在交通很便利,稻田的鱼产多少就能卖多少。”胡进勇说。
近年来,茗岙发挥“四好农村路”上接“通景道路”、下接“特色农场”的串联功能,带动底岙田园综合体、金丝皇菊产业园、鱼鲜大米示范基地等一批农旅融合项目和田园综合体项目招引落地,让“四好路”成为乡村共富的重要助推器。
复苏乡愁记忆,绘色美丽田园
乘着“四好农村路”建设东风,茗岙的乡愁记忆有了崭新的落脚点。
针对城乡入口、旅游景区节点、主要干道沿线等“重要门面”,茗岙统筹打造了一批美丽田园、美丽庭院、美丽村道和美丽景观,切实提升“全域美”成色。按照“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发展格局要求,推行“绣花式”微改造,各村争创“美丽品牌”,农户争创“最美庭院”。
近年来,在“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中,茗岙利用民居和村集体用房等闲置资源进行提升改造,让返乡中青年、农民直接从事民宿、农家乐经营,促进增收。如今,走进茗岙乡,原先老旧民房被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生态壁画装扮得耳目一新,一间间民房披上洁白的外衣,一块块边角地种上五彩的植被,一条条背街小巷有了新的生命。
以田园为纸,公路为笔,茗岙乡正不断绘色乡村共富新图景。
监制
丁前程郑莉
编辑
沙凯迪
文
谢宝光虞志菲
供图
永嘉县茗岙乡政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