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嘉六大传统村落,楠溪江畔景色如诗如画
浙江、温州、永嘉.
温州历史源远流长,建县余年,先后有永嘉郡,后有温州府,是历史的源头和文化的源头。永宁县是汉顺帝永和三年建立的,隋开皇9年改为永嘉县,因为它是温州的起源地,寓意“水长而美”。有诗意的三百里楠溪江,有唐风宋韵的八百多年古村。古色古香的村庄,隐藏在山川河流之中。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6个永嘉的古老村庄,你都到了多少呢?
1岩头镇芙蓉村(永嘉县)
芙蓉古村是第一个入选中国传统村寨的村子,原本是没有木槿树的,但是因为它的西南方有三个红色的悬崖,像是三朵盛开的莲花,所以被称为木槿树。
楠溪江古镇芙蓉村以其“七星八斗”的设计理念最为著名和具有典型意义。村落周围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围墙,长度超过公尺,高2公尺,看起来像一个小型的堡垒。
村子的形状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长方形,由石头垒起,像是一个小型的堡垒。村子里的房屋都是木制的,古朴典雅,白色的墙壁,低矮的石墙,郁郁葱葱的树木,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2岩坦镇屿北村永嘉县
屿北村因古村南侧有一座林木葱郁的屿山,故被列为第一个中国传统村寨,也是汪氏家族的所在地。汪应辰,在南宋绍兴五年,18岁的他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小的科举人。
在它的四周,有金山,昔山,屿山,阳山,和尚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荷花,将这个村子包围了起来。村庄布置上借鉴了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言的“纤尘不染,纤尘不染”的理念,使村庄的地形和建筑格局呈现出一种莲花盛开的姿态。
村子里修建了很多祠堂,最著名的就是汪氏的大祠堂,这是建立在南宋淳熙朝时期的。为缅怀宋代户部汪应辰和汪逵,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汪氏祠堂至今还保留着原来的面貌,占地多平米的大院,匾额、对联、谕旨斑驳,气势宏伟。
屿北村四周环绕着一道长达两千多米的围墙,围墙上宽下窄,高两米左右,全部都是从一条小溪里挖来的石头砌成,用来抵御外敌,在抗日战争中,这道围墙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屿北村一共经过了五场大小不一的战役,保住了村民们的生命。
3岩头镇苍坡村(永嘉县)
被列入第二次中国古民居名录。它的背后是苍山和楠溪江,是唐代李家的后代,建立于五国后周国。苍坡村建于年,建于南宋,距今余年。
苍坡村的村庄布置充分反映了“文房四宝”的人文底蕴,它以“村为纸,以池为砚,以街为笔,以石为墨,在楠溪江形成了一幅“耕能富,读书能荣”的农耕文化文地景。
苍坡村是李氏一脉的聚居地,本名为苍墩,后来改名为‘苍坡’,是为了避开宋光宗(即赵惇)的统治。传说,在五代之后的周世宗显德二年(),苍坡第一个祖先为了躲避闽地的混乱,由福建的长溪移民到了这里。仓坡背靠笔架山,前靠楠溪江,是中国古老文明的集中体现。
苍坡古村的特色在于“文房四宝”这一概念。古村虽然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打,但依然保存着许多宋朝的建筑,到处都透露着浓厚的古朴气息。
一个叫笔架山,一个墨池,一个砚台,一条笔街,一条纸村,一个雅致的村庄,就像是一个安静的世外桃源。
4张溪林坑村,岩坦镇
现已列入中国第四批古民居名录。坐落在永嘉县张溪村东南部4公里处的一个山谷中,这里有着多年的建村历程,是一座保留完好的山区房屋群。
张溪林坑村,是周氏一脉最早的一批人居住在这里,如今,十家生活得十分和谐,周氏祠堂就是村子里最主要的一座祠堂。
全村保留着32处山地古代住宅,全村每栋房子都有自己的风格,构造也很有特点,有四合院、三合院、横屋等,其中一列横屋有很多台门和水门,是永嘉山区山居的典型代表。
古村四周环山环绕,村落前面有一条小河,左边有一块梯田,右边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古代建筑。古村是一座灰色的古老建筑,石砌的石板路,木制的小楼,一层一层的排列着,给人一种古朴、祥和的感觉。
5黄南林坑村,岩坦镇
被评为中国第五个入选的古村落,素有“山中璞玉”、“梦里桃源”之称。
林坑古村,建立于明朝,是多年前毛姓居住的地方。
二十多栋老房子,两条溪流交汇,三座廊桥,两座石桥,连同四周的青山,共同组成了林坑古村。
浙南山区的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山区住宅,大部分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最古老的也有年以上的历史,青山,流水,小桥,炊烟,构成了一副宁静的风景画。
古村隐藏在一座大山环绕的山岙里,一条小河从村子里穿过,沿着一条小河蜿蜒而上,山上有很多古色古香的房子,有石桥,有溪流,有房屋,看起来就像是一处仙境。
林坑的老宅,布局简单,典雅,带着一种让时间静止的魅力。在这个地方,它的质朴,它的优美,它的新鲜,它的纯洁,它的美,它的纯洁,它的美,它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流连忘返。
村子里有一座小小的赵群力纪念馆,悬挂着一架小型的光。1年,香港《凤凰卫视》中文频道副台长,被誉为“中国最好的空中摄影大师”赵群力,在一次《寻找我们远去的家园》的摄制任务中,乘坐“小蜜蜂3C”战机,不幸撞上了高压电线,不幸遇难,虽然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名字,却传遍了整个林坑。
6岩坦镇岩龙村,永嘉县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靠近楠溪江的发源地。被列为中国第五个重点保护的地方。也叫岩寮,座落在永嘉西南角地潘坑乡,四周青山环绕,也是一个以李姓居民为主体的宗族,古代有岩川和岩寮之说。
岩龙古村被楠溪江的一条分支所环绕,青山环绕,溪水潺潺,苍山苍翠,茂林修竹,将村子围在中央,显得极为幽静。
村庄的建筑层次较高,沿河的庭院都设置了蛮石砌成的围墙,具有明显的特色。村子里有一条小溪,小溪边有古樟树,有古银杏,有古老的红豆杉,有五百多年的老树。
这个村庄已经有多年的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房屋,古老的街巷,古老的祠堂,古老的墓葬,古桥,都保留着最初的明朝和清朝时期。村子里有20多间古建筑,其中清代以前就有15间。在永嘉,一株直径超过九米的巨大香樟,是目前为止“胸围”最大的一株老树,它的高度超过30米,已超过年,历来被季氏奉为“风水之木”。
村里惟一的祖祠——季氏祖祠,是一处很有价值的景点。季侍郎是宋理宗时为救了太子而修建的,到了明朝十四年,又在大火中被焚毁,重新修建了起来,依着水而建。宗祠由台门,前厅,舞台,后厅,左右厢房,天井等构成的院落,占地多平米。正堂前有一座古老的舞台,它是一座突出的庭院,飞檐斗拱,透着一股简单而优雅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