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家乡根,回报桑梓情,在大若岩镇梧涨村有这样一位退休老人,他叫张光海,年近八旬,多年来情系桑梓,退休后,仍不忘家乡,修建古道、村办公楼、老人活动室、修路等,陆陆续续捐出多万元为村里建公益事业,他还长期帮助留守在村里的贫困老人,给他们送去大米、棉被等物品,尽自己所能回报桑梓。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这位八旬退休老人张光海。记者在梧涨村见到了张光海老人,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穿着朴素,耳聪目明,说话口齿伶俐,精神抖擞的老人,竟然已80岁高龄。张光海是原永嘉县机械厂副厂长兼高级技师,有着43年工龄。他每次回梧涨村,总是带着调查考察的目光,看看哪里可建亭台,哪里可建设旅游景点,他心里都在筹划着。在大若岩镇梧涨村有座占地约平方米的村文化礼堂,张光海一家捐资了11多万元。梧涨村文化礼堂建成后,已成为村民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热闹非凡,笑声不断。文化礼堂设有道德讲堂、文体娱乐室、乐器室等,围绕“孝德、养生、农耕、蚕文化”主题,具体展示梧涨村的发展历史,如梧涨村村名的传说、张氏起源及分布、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书记、村主任及大事记,古迹与景观、非物质文化、优秀学子榜、寿星榜、著名人物榜……內容精彩纷呈。文化礼堂二楼的民间文化艺术展览室陈列着各种新奇独特的奇石,其中有不少是张光海购买捐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梧涨村还有一批在外工作回乡没住房的村民,年迈后如何落叶归根是他们人生的下一个“路口”。打拼多年,归乡后已没有了自己的房屋,又如何找寻精神家园?张光海为村里15户没有房屋的退休人员,建了4层套房共多平米,为他们解决了住房问题。村民张世铎是其中一位受益者,张世铎是位退休老教师,今年87岁,他说,得知张光海要为他们建套房,还是半买半送性质,让自己倍感温馨。这里环境很舒适,生活也很方便,内有厨房、卫生间及卧室,感觉与家乡的距离近了,有了自己的房子,现在一个月都会回老家一次,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在建设新农村的浪潮中,张光海体会到梧涨村的旅游资源丰富,想获得更美好的幸福生活必须开发旅游产业。去年5月份,张光海为村里的一个小岛上种上了近3万株的水蜜桃,投资了14.3万元,这里四面环水,以后可以供游客赏花、采摘桃子。他还把当地的金鱼山和金猫山连接成了风景点,总投资15万多元,年,张光海出资将村委会办公楼五楼改成老人活动室,出资修筑一道防洪堤坝,保护了一处滩林景点……张光海发现村里的老人一年比一年多,可这些老人除了看看电视、晒晒太阳、拉拉家常,没有其他的文化生活,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极其寂寞孤单。于是开通封埋了10多年的上山老路,年他出资10多万带领村民修建村后2公里多的水泥路,并在路边建造了凉亭,其中一个还建有厨房、卫生间,护栏也及时做了起来,而今观光旅游的客人也多了,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每个村民的脸上!大若岩镇梧涨村党支部书记张步载告诉记者,张光海老人退休后,一直想念家乡,他为家乡做了不少的贡献,不管修桥铺路,还是老人活动室建设,以及对生活困难的村民,他总是慷慨解囊,他还长期帮助留守在村里的贫困老人,对村里的公益事业也是身体力行。张光海用行动感染身边的人,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人。在张光海的带动下,他的子女、姐妹也为村里捐款助力村里的公益建设。多年来,因为张光海的善举,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村民们对张光海不忘家乡的举动更是敬佩不已。张光海告诉记者,对这个村里的感情是比较深,不管修路也好,山上的造路也好,主要是想改变村里的环境和村民的生活条件。他说还会尽自己能力全力支持家乡其他建设,尽自己的力量,添砖加瓦,让家乡越来越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