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被称作南人写赋的典型,还创下元代温州

温州三十六坊昨天

他爱读书有文采

曾因两篇赋作

分获两个官职

后人称他为南人献赋典型

他还热衷志书修撰

主修有五部本地志书

不仅创元朝温州修志之最

也为历代所罕见

他就是元代温州人章嚞

章嚞(~,嚞音哲)字德元,号春谷,曾任元代永嘉县教谕、温州路教谕,翰林国史院编修等职;有文稿《春谷集》,今已佚。《全元文》《全元诗》录有他少数作品。

两篇赋文获两个职位

元代温州建制发生较大的变化。元世祖时期,改瑞安府(南宋咸淳元年,即年,温州改为瑞安府)为温州路,治所为今鹿城区,辖永嘉、乐清、瑞安、平阳四县。成宗元贞元年(),又升瑞安、平阳两县为州。

王振鹏江山胜览图里的元代温州街景

章嚞出生在当时的平阳州章均垟(今属苍南县金乡),从小性格沉静,喜爱读书且文采斐然,尤其擅长写赋。

赋是古代文人展示个人学识和传达政治抱负的一种文体,献赋是除科举考试外读书人的另一种求仕手段。如唐代的李白杜甫也都有过这种经历。

元朝大德初,平阳州大风引发大水,屋倒人伤无数。“于是雨拳疾,云脚暝,阳鸟韬光”“海若怒……巨涛倾雷,摧艟覆艇”。大风大雨过境后,则“搜遗躯于狼藉,历尸堆之稠叠”“哭声振海岸而嗷嗷;怨气摩秋飚之猎猎”。这场飓风大雨带走平阳瑞安两地六千余人性命。

章嚞将所见所闻写成《风潮赋》,呼吁政府“推吊死济生之心,垂拯弱救济之手,均减赋而蠲租,毋远薄而迩厚……使疲癃残疾之遗黎,将歌其童而舞白叟”。

前来视察灾情的上级官员看到这篇文章,既赏识作者的文采,又欣赏他为民请命,推荐章嚞为永嘉县教谕(县学教官),后又担任温州路教谕。

教谕任满,章嚞被推荐到元大都,又因一篇《汉图会同赋》,于延祐二年()获得翰林院编修一职。章嚞两篇赋文取得两个官职,成了南人献赋典型而名盛一时。

翰林院旧影

在翰林国史院编修任上两年多时间,章嚞于元仁宗延祐五年()乞归故里。回乡后,他曾为位于城区华盖山麓的东岳庙写过《东岳行宫记》,并继续撰修地方志。

撰修五部温州地方志

章嚞一生主修了温州两部路志(府志)和三部州县志。

温州府学平面图

在永嘉教谕任上,章嚞修撰了《永宁志》,按当时县名,也被称作《永嘉县志》。该志成书于大德年间(~),时掌教永嘉的遂昌诗人尹廷高,还为此写下《章春谷编永和(宁)志成》诗:

地图东尽海云边,撰集如今洵可传。

九斗光华归杰作,千年文献续遗编。

登临往迹跨灵运,抵牾人空识马迁。

自叹三家村里客,得来纸上考山川。

元大德十一年(),章嚞与平阳州判官皮元等人编纂有《平阳州志》。这应属平阳最早的志书,著名诗人林景熙在序言中说,以前平阳是没有地方志的,其“土地、人民、政赋,附见于《永宁编》、《永嘉谱》者,往往而略”。而据该序言,章嚞还修有《瑞安州志》。“会前永嘉教谕章嚞德元修《永嘉县志》成,捧路檄来补平阳、瑞安二属州志”。

元至大三年(),章嚞与温州城区的学者夏开先(字景妆)同纂《温州路志》二十卷。延祐六年(),章嚞去职回乡,另纂《东瓯志》十册。又应台州路总管赵凤仪之聘,将赤城陈耆卿、林逢吉的《嘉定赤诚志》增删成《台州郡志》十册。

章嚞编撰了这么多的地方志,在元代温州甚至历代均属罕见。但他的著作传世不多,温州学者潘猛补先生曾对此作过考证。在文学方面,其《风潮赋》《东岳行宫记》等数篇文章《全元文》有录,另有一诗入《全元诗》。

章嚞两首诗作

告归作

九十翁翁七十儿,

此时那可两分离。

客乡已是三年别,

人世应无百岁期。

春雁北飞频送目,

夕阳西下几颦眉。

何如及早成归计,

莫待山榴开满枝。

因宪使祭中山汤君墓有感

管鲍骨已土,市道何纷纷。

对面隔九疑,况念宿草坟。

贤者绣衣使,盛国超前闻。

不忘平生心,卸鞚登秋云。

当年鸡黍约,翻为鸡黍陈。

死生迹已判,车笠情犹亲。

洒洒泪亦落,染翰丰碑新。

心同巽溪水,外静心纭纭。

此事史所采,可但镵苍珉。

孙子尚显扬,封诰飞恩纶。

参考资料:

《元代章嚞著作考述》作者潘猛补

《元代南人献赋本事考》作者黄二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