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楠溪江这个滩林,藏着一个曾风光无限的渡船

北京看痤疮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578752.html

来源:永嘉发布作者:永嘉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董秀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这里是楠溪江干流大源溪与支流岩坦溪的交汇之处,雨季水势澎湃。

这里曾是风光无限的渡船口,舴艋舟穿梭往来,熙熙攘攘。

这里曾是各种生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进进出出的交换场所,人声鼎沸。

这里的滩林曾是一个无数人行色匆匆奔忙行走的驿站。

在楠溪江上游岩坦走访滩林,在千年古村溪口村滩林意外遇上一个老码头,村民口中的“渡船头”。该村党委书记戴元彪和老船工戴晓西带着记者“重返”昔日滩林渡船口。

滩林就是天然的渡口

在溪口村的上头,穿行于林立的新房之间,完全想象不出这里曾是那么重要的交通枢纽点。“这一大片原来都是滩林,靠水处是一大片砂石,细小光滑的砂石不会损伤舴艋舟,淡季时把舴艋舟从水上拉上岸,进行维修和保养,几十艘舴艋舟在滩林上一字排开,气势还是不错的。”戴晓西回忆往事,面带笑容。绕过一座新房,沿石阶而下,他用手指向水边一块大石头说:“渡船头就在这里。”

这一大块石头约有十多平方,并不险峻,半卧水中,人类活动痕迹明显。“这一大片光滑油亮的石面就是人踩出来的,而部分石面上有明显的一道道人为的横痕,这是当初村里的主妇为了洗衣服而自制的搓衣板。”戴元彪对这个老渡船口的历史如数家珍,他说,溪口村旧称合溪,两条溪流汇拢之后水势大,滩林条件好,适合行舟,所以此处滩林就成了天然的渡船口。村里有专业运输队,将楠溪江的麦杆、木碳、柴排等用舴艋舟运往温州市区,再从市区运回山区人民需要的盐、布、糖等生活必需品。年年山货运不完,虽然辛苦,但船工却乐此不疲,不仅仅因为挣得多,还可以去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因为当时两端需求都非常大,正式运输队不够用,于是一些非正式舴艋舟也投入运输。最多时,这个滩林渡船口有多艘舴艋舟在从事运输工作。你来我往,你叫我应,搬上搬下,好不热闹。此外,此地还是走水路往潘坑方向的登船点,走亲访友、出门归乡的村民络绎不绝,将渡口的大石头踩得油光发亮,也使得这一片滩林生机勃勃。

渡船口见证繁华落寞

“溪门头的闲谈,渡船头的柴排。”用楠溪话讲十分押韵的这句话当时很流行,形象说明了渡船口的繁华。大石头上遗留的系船绳的石洞则实证了渡船口曾有的艰辛,而最能见证渡船口历史的则是建在滩林上方岩石堆上的三官宫。

三官宫是一层木结构老建筑,具体建造时间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为了祈祷渡船安全而建,一块“永嘉县文物登录点”的牌子足以表明三官宫的历史和身份。

三官宫坐南朝北,前面是一排木制美人靠,目前基本保持原状,虽老态龙钟但基本完好。偎依在美人靠上,整个渡船口和滩林尽收眼底,还可尽享楠溪江徐徐微风,实在惬意。三官宫面积不大,大殿两侧木板上绘有彩画题有诗句,被岁月之手磨得有些许模糊,需要仔细端详。正中木拱檐下全是卯榫结构的木构,看起来甚是精美古老。这三官宫长年累月陪伴着渡船口,繁华入眼,喧闹入耳。

挖掘渡口舴艋舟文化

随着公路交通的兴旺,这个老渡口慢慢被冷落,直至被遗弃,沉静落寞就只剩那块大石头,当水里的大石头不再光滑长出杂草,当滩林人潮褪去只剩落寞,只有三官宫仍然立在岩上,如一位慈祥的老人温和地望着楠溪江,荣辱不惊,淡然恬静。“三官宫和边上的石阶路是古渡口最好的见证,这些都是村集体资产,下步将重修三官宫,尽量保持它的原貌,修旧如旧,进而将这个渡船口及舴艋舟文化挖掘出来,形成溪口村独特的旅游资源。”戴元彪为村庄滩林中有这样一道特有的风景而特别自豪。他告诉记者,三官宫边上还有一个天然的跳水台,特别适合旅游开发。

解放后,为了保证运输物资的安全,政府在三官宫边上建了检查站,负责往来物资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此外,为了改变大量物资堆放滩林的局面,政府又在滩林上方建了仓库。目前,检查站和仓库都还在,虽然部分产权和功能都已改变,但历史留在他们身上的印迹十分明显。

每一处滩林都有不同的使命,溪口的滩林曾是码头曾是渡船口,为当地村民带来营生的捷径,当初船老大每跑一趟温州就有四五十元的收入,而现在溪口村享有退休工资的撑船工就有10多人。接下来,该村已有意向将这片滩林收拾出来,整理渡船口遗物,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滩林曾发生的故事,让这片滩林在新时代发挥新作用。

来源:永嘉发布

作者:永嘉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董秀燕

编辑:小圆

责编:蕾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