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菲菲图:胡伟生花坦在永嘉楠溪江中游,背靠钟山,面临珍水,敛聚了山之精华、水之灵秀。五代时,花坦朱姓始祖朱兴任永嘉县尉,因当时“时世荒乱”,他弃官隐退,看准花坦“山明水秀,禽鸟和鸣,林深谷邃,景物清幽”,于是决定举家定居在此,以后,朱氏子裔繁茂,人才辈出。朱氏聚居地花坦街自此也跟着兴盛起来。花坦村村外,原来有用块石垒筑的寨墙,东、北、西面开有寨门,现在仅留西边一个寨门和一些断垣,可以想象,当年古村落被石头寨墙团团围护得像城堡那么稳固的状况。走在用大卵石铺设的花坦小街,时有农夫负荷、村妇提篮而过,农舍中老少怡然而乐,院落间鸡犬相嬉追逐,如此宁静安详,俨然是一片世外桃源。在这条不到米的村街中除了一些零散商铺外,让人惊喜的是竟集中了寨门、牌楼、亭阁、祠堂、民居等明代古建筑,可谓步步有古迹。由西向东,先是“溪山第一”的牌楼,黑瓦木柱,古朴而浑重,额枋上有“溪山第一”的匾额。据说,这4个字是明代孝宗皇帝赐给花坦名士朱道魁的,原匾还珍藏在花坦朱氏大宗祠里。朱道魁,字守慎,号墨癯,是楠溪妇孺皆知的“布衣状元”,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美丽传说。他出身贫寒,勤奋刻苦,学识过人。曾经赴京赶考,但名落孙山。因他的应试文章超群,让阅卷者惊叹,特带回书房细读,不想第二天遗忘在家,朱道魁就这样无缘中榜。以后他也无意功名,决心归隐故里,潜心传道授业。他在凤南宫创办书院,收留家乡有志于学的后生。名师育高徒,明弘治年间中榜眼、后来官至礼部侍郎的王瓒即为他的门生,还有王澈、王激、朱谏、唐纳等都是在凤南书院求学后登第及士者。明孝宗赞赏朱道魁才学人品,特赐御笔“溪山第一”。跨进“溪山第一”牌楼,右边有谯亭、左边是颇显规模的朱氏祠堂,祠堂内可见明朝温州知府何文渊题写的对联。史料有记,何知府在温任职6年,政绩斐然,他酷爱温州山水,常常流连于雁山瓯水间,想必花坦的美景也曾引他驻足吧!一路过来,街的两边有好几座已经圮倾的老宅门,看气派,他们的主人也不会是等闲之辈。街中有横跨两边的“乌府牌坊”,它们色彩鲜艳,构架崭新,好像不是古物,从“朱国庆、朱丐多、朱连科”落款的《重修乌府联芳记》中得知,这是年重建的“乌府牌坊”,原物已经倒塌。街中的“乌府”可是花坦地标性的建筑。前是五间牌楼,中三重房檐,全部用原木构架,斗拱、横梁上有精致的木雕图案。进门,内是四合院,中间天井,两边是走廊,“敦睦祠”三字高悬正厅中。“敦睦祠”是为明朝山东道监察御史、江西按察司佥事朱良暹所建(“布衣状元”朱墨癯是其孙)。朱良暹,字士英,号永思,明宣德庚戌年()中进士。他在朝为官三十年,清廉、慎行、勤勉始终如一,深得皇帝赏识,更为百姓敬重。《明实录》记载:明英宗正统九年()“赐江西按察司佥事朱良暹敕命”,并封赠其父母与妻子。据说,现在朱良暹后裔朱景染家中还保留着明英宗朱祁镇赐给其父母的敕书。帛织品,黄金印,落款是“正统十年一月初四日”。这份历时多年的敕书,以无言的文字彰显了花坦古村落深厚的人文底蕴,花坦人视其为宝物,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极少公开,无福一睹其芳容,只能聆听村民绘声绘色地叙说。乌府东向是“宪台”牌楼,明弘治乙丑年()温州知府李端、永嘉知县刘经为纪念明朝永乐年间进士、工部给事中朱良以所建,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油菜花奉献出灿烂的金色,原野上弥漫着青草、泥土的芳香,置身珍溪之畔的古村古街,享受着瓯越文化的精深博大,可是人生一大乐事哦!编辑/策划:丁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