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嘉居然有10000年前到5000年前的

今年上半年,温州岩画研究探索者陈晓明在温州书画院举办的“浙东南古越人岩画拓片展”中,有不少永嘉先民镌刻的原始文化印记,引起了不少观者的兴趣,其中也包括我。循着这些神秘的岩画拓片,我试着去触碰永嘉先民留下的上古密码。暨家寨首现古老岩画年4月,原永嘉县新闻信息中心记者胡艺罗首次报道了暨家寨发现岩画的消息,令人兴奋莫名。因为我们记忆中的岩画,总是跟荒漠、边陲、少数民族、人迹罕至的地方相联系,而似乎跟经济发达、人烟稠密的浙南无关。上古岩画是一种世界性的原始文化遗存,中国地大物博,但却在年美国《考古学》杂志公布的“世界岩画分布图”上,呈现为空白区。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岩画探索硕果累累,发现的岩画多达十数万幅,一跃而成世界岩画遗存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不过,温州一直是空白区,直到岩坦暨家寨岩画的发现和报道,才破了天荒,并一“画”激起千层浪,在温州境内不断有古瓯越人创作的岩画被发现、被解读,尤以永嘉岩画最为可观。后来得知,在暨家寨岩画见诸报端之前,永嘉县志办早已着手此项工作,并结集出版了《永嘉金石志》一书。暨家寨“太阳图”暨家寨的岩画位于永嘉与仙居交界处,刻画在永仙古道上一个叫做棋盘岩的岩壁上,海拔米。棋盘岩在当地传说中,是仙人下棋的地方,是一处朝阳的倾斜度为45度左右的巨型平整岩坦(壁)。这不禁让人想起小时候,蹲在地上,用树枝在地上画出米斗棋、旋转棋棋盘,与小伙伴杀得天昏地暗的情景。暨家寨的村民,应该老早就知道这里有岩画,因面积多达40平米,非常人之所为,自然就想象成是“仙人下棋”留下的痕迹。经文物专家解读,暨家寨的岩画内容有磨盘、人物、动物和农具等,与年12月首次在仙居朱溪小方岩发现的岩画有异曲同工之妙。据台州籍画家、中国美院美术史博导王伯敏考证,仙居岩画属于春秋时期古越族人的文化遗存。后来陆续在仙居发现了九处十三个点的岩画,总面积达平米,年5月,仙居岩画被整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果暨家寨的岩画早几年被报道,也许会“搭便车”为永嘉再添一项国保文物。暨家寨,地处楠溪江源头,独立如山寨。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暨氏祖先为避战乱,由仙居迁居于此,至今有年的历史。因而在此率先发现永嘉岩画,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岩画中最醒目的圆形“磨盘”图案,内刻放射性直线,应该是太阳崇拜的图腾。“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太阳崇拜、尚高,是上古族群对上天的普遍信仰,永嘉先民,即古瓯越人也不例外。棋盘岩,高高在上,朝阳而开阔,犹如祭坛,于是便在岩壁上刻画了太阳及其四射的光芒。天上有个太阳,地上也有个太阳,这是永嘉先民心中的太阳。类似的太阳图,缙云岩画也有,彼此如出一辙。人像岩画和星云岩画对山岗,也位于永嘉和仙居交界之处,这里的岩壁是天然的祭台,共有岩画30多幅,面积约平米,内容以祈求生育、祭祀天神为主,人物形象包括成年男女、童年男女和结婚男女。岩画中的男性身体微胖,头上有包头,裹住了头发,圆溜溜的大眼睛,有须。右手执一物体,似火似烛;左手执一细长木棍,似权杖,其很可能就是古瓯越人大首领的代表。女性则盘发结髻,衣领敞开,肚子滚圆,明显是有孕在身,这显然代表了女性的生殖崇拜,而反映男性生殖崇拜的则是过山大蛇图案。以蛇来寓示男根,是上古先民的共识,不但永嘉岩画屡有所见,毗邻的仙居岩画也屡见不鲜。对山岗大首领对山岗男童对山岗岩画中的男童,头大身小没脖子,并突出了山风吹散头发的瞬间,颇有写实味道。而女童的身首比例就和谐多了,裙子飘飘,双手斜伸呈舞蹈状。在同一个屋檐下,还有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男女,紧紧的挨在一起。显然,这是对族群繁衍的祈祷。附近的“板凳男人”图像,陈晓明认为也是一种祭祀的形式,因为类似者,在别处也有出现。对山岗家人对山岗女童对山岗女祖永嘉最有内涵的岩画当属星云图,并被发现者陈晓明命名为“永嘉星云”。画面内容相当复杂,有一个头戴高高的冠饰,头发也扎成高筒状的男人,“峨冠博带”。“峨冠”是肯定了,但是否有“博带”看不清楚,不过手脚的张开却是很分明的,并可套用另一句成语:手舞足蹈。在其右边,还刻有一位人物,也是手脚张开,手上似乎还持有两件法器,头上也有一个大大的冠饰。这两个人物,应该是同一个巫师在不同场景下作法事的纪实性刻划。史前族群的神权和王权是统一的,能够沟通神明的巫师就是族群的首领,良渚文化玉器在这方面的刻划和表达就非常细致、明确。在“巫师”的脚下,还有一个圆形的图案,看着很像是一只乌龟,让人联想起殷墟用以占卜的龟甲。“永嘉星云”将这组岩画称为“永嘉星云”,在于右面有醒目的天地星云图像。永嘉先民在代表大地的六横六纵的方格图(形如棋盘)的四个顶角上,都画上了代表天穹的圆弧形的线条,并将之与方格的纵横直线相连接,从而表达了天圆地方、天地交泰的概念。《三国演义》里隆中农夫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中国最早的宇宙学观点是盖天说,即“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左上角的圆弧中还出现一个方格,中刻劈叉纹,似乎代表着天庭的所在。总之,这幅“永嘉星云”图,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上古密码。永嘉岩画中还有瓯鸟花纹,这无疑是飞鸟崇拜的证据,自由翱翔于蓝天的飞鸟,令古人羡慕嫉妒恨得不行,所以无论是良渚文化,还是东夷文化,以鸟为图腾的原始族群遍布大江南北。永嘉岩画中最为写实的可能莫过于“四齿钉耙”图了,而且在仙居、缙云等地都有出现,甚至呈集聚性出现,这与其说是代表了写实的农具,还不如说是巫师的一种头饰,比如良渚文化玉器中的“三叉戟”冠状器。“钉耙”,无疑是铁制品,而从岩画创作的时间和方式推测,彼时先民尚未使用铁器。岩画的文化意义岩画,是原始的石刻艺术,是岩穴、石壁上的彩画、线刻和浮雕的总称。永嘉岩画与我国西北地区的啄凿岩画(以狩猎图像为主)、西南地区的拌入赤铁矿的绘制岩画(以宗教图像为主)不同,是直接用尖锐、坚硬的石器在岩壁上划刻、磨雕而成,而且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永嘉岩画,作为最古老的文化印记,必须面对三个普适性的问题:镌刻年代、岩画族群和文化蕴意。岩画出露之处,多位于村落周围的高山(分水岭)岩壁上,朝阳,平整,斜度适中,视野开阔,有利于人群聚集、刻画。换言之,都是风水比较好的地方,因为永嘉先民创作岩画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祀,沟通天地神灵,为生命和族群祈祷。从岩画的风化程度、刻痕边缘的平整度和深浅判断,可将永嘉岩画分为两类。一类是石质工具刻划的,刻于一万年前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类岩画应是原始瓯人、瓯越人族群或者好川文化群落留下的文化印记,其劳动工具以石斧为主。永嘉对山岗的礼钺图像,就是一枚象征权力的大石斧。另一类岩画的边缘呈锯齿状,刻痕深凹,当属金属工具刻划的产物,其时代为先秦时期,即距今年前,应是东瓯国原住民或后徐国移民的杰作。徐偃王信俗,在永嘉并不鲜见。永嘉岩画,虽技法拙朴,但却是先民以极虔诚的态度,极庄重的仪式,以岩为纸,以石为笔,以图记事,描绘刻划的最古老的文化印记,并有望成为以“永嘉”冠名的温州文化系的滥觞。其内容包罗万象,如祭祀巫术、族群繁衍、狩猎农作、风土民俗以及对动植物的细致观察,堪称永嘉文明的曙光。年春,温州开盛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晓明律师到永嘉山区访友,无意中邂逅永嘉岩画,并一见钟情,不能自拔。三年间,孤身一人爬遍了永嘉及其相邻的仙居、缙云等地的千米高山和江河入海口的大小山头。披星戴月,披荆斩棘,孜孜以求,成就斐然,已累计发现了50多处岩画点,并拓印成卷。除图像外,还收集了多个有别于中原汉字正源的古越族文字符号,其于永仙两县交界处发现的水生甲虫形象,在中国乃至世界岩画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对文史书画研究颇有造诣的陈晓明律师,跨界成为温州和永嘉岩画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所撰《寻访浙东南岩画》一书已经付梓,期待从中发现永嘉岩画带给我们的更多惊喜和惊奇。陈晓明律师在考察岩画来源/中国永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