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永嘉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永嘉人民在遭受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同时,直接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掠夺。
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永嘉城区(温州)各中学学生积极响应五四运动,成立东瓯中等学校学生救国联合会,号召市民团结救国。7月25日,姜琦、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永嘉新学会。年起,新学会等新社团开始创办和出版《新学报》《新社会》《瓯海新潮》等进步期刊。期间,永嘉的谢文锦到上海参加五四运动,并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社任职。年8月,谢文锦加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年春夏,与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等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创造了条件。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出现新的局面。
年秋,中共中央指派谢文锦回家乡永嘉宣传马列主义,筹建党团组织。谢文锦在永嘉城区和山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先后介绍胡识因、郑恻尘、林平海、庄竞秋、胡惠民等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直属中共中央的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简称温独支)在永嘉城区新民小学成立,胡识因任书记。此后,永嘉的国民革命运动不断高涨。年1月,北伐军从闽入浙时,温独支组织发动群众迎送,帮助运输军需。年4月初,蒋介石密谋以暴力手段实行“清党”,大肆捕杀共产党员。4月11日,时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的谢文锦在南京被秘密杀害后沉尸秦淮河。同日,温独支成员郑恻尘在杭州被捕,后遭杀害。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温独支遭到严重破坏,部分党员转入农村继续开展斗争。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郑馨来到温州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整顿、恢复和发展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月底,中共永嘉县委建立,郑馨兼任书记。
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永嘉县委改为中共永嘉中心县委,直属中央领导,王金娒任书记。在中心县委领导下,年下半年,先后爆发了攻打黄村瓯盐公所、霞渡潭警察分局缴枪、夜袭枫林八房祠等农民武装暴动,全县各地发展为20多支农民武装队伍。11月13日,西内(今楠溪小源地区)、钟山(今西溪、菇溪流域等地)地区爆发84村农民大暴动,多农民参加暴动。中心县委根据西楠溪农民暴动的形势,派中心县委委员雷高升、李振声前往加强领导,决定组建红军。11月19日,浙南红军游击队在永嘉西内区溪下村成立,共计4个中队人,同时成立浙南革命委员会。风起云涌的浙南农民武装斗争,引起中共中央的重视。年1月,中共中央派金贯真巡视温州、台州。3月初,中央军委也派胡公冕来浙南负责军事指挥。3月9日,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胡公冕任总指挥。不久,中央军委又派陈文杰来浙南加强对红军的领导。5月9日,在枫林宣布浙南红军游击队统一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设在永嘉县五涑鸟村。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
年夏秋,是红十三军活动的全盛时期。但在中共中央提出的“赤化浙江”思想指导下,红十三军不断攻城掠地,实力几乎耗尽。期间,金贯真、陈文杰的牺牲使红十三军的军部名存实亡。中共中央先后派严朴、潘心元、李超时到浙南,力图全面恢复红十三军,但都没有成功。年5月的“岩头东宗事件”,标志着红十三军主力的解体。此后,红十三军进入各余部艰苦坚持斗争时期,党和红军游击队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红十三军是当时中央军委正式列人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鼎盛时期人数达余,足迹遍及温、台、处、婺所属20余个县,浴血奋斗四年多(余部坚持斗争长达十年之久),大小战斗余次,沉重地打击了当地国民党和封建豪绅势力,播下了革命种子,为后来红军挺进师创建浙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9月16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代表与国民党闽浙赣皖四省边区主任公署代表,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和平协议。
全面抗战爆发后,永嘉县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年8月,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简称战青团)在永嘉城区成立。战青团发展了10个分团、48个支团,最多时团员多人。战青团办夜校、出墙报、贴标语、组织文艺演出、出书刊等,积极宣传抗日救国。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永嘉的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年5月,永嘉县瓯江以北的西楠溪地区,建立中共西楠溪中心区委,书记孙绍奎,隶属中共温州中心县委领导。11月,中共温州中心县委撤销,建立中共永嘉县委,书记孙绍奎。
温州小南门恒丰盐店旧址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开展,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制造反共事端。年冬和年春开始,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永嘉的形势也急转直下。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白色恐怖笼罩全省。年2月8日,省委书记刘英在永嘉城区小南门恒丰盐店附近被捕。接着,省委设在永嘉城区的7个秘密联络点均遭破坏,共计被捕8人。这起事件史称“温州事件”,是国民党顽固派在浙江蓄意制造的一起最严重的反共事件。
为了适应温州事件后的斗争形势,年3月,中共浙南特委决定将永嘉县的瓯江北岸(即今永嘉县辖区)划出,单独成立瓯北县委,书记胡景瑊;瓯江南岸(即今温州市区)仍归永嘉县委领导。年3月,特委又决定成立江北办事处(又称括苍办事处),主任吴毓,指导瓯北、乐清(含玉环)两县党的工作。
年6月,国民党乘共产国际解散之际,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闽浙赣三省边区绥靖指挥部”在永嘉枫林设立第十四督剿处,主任曹集云直接指挥两个自卫中队,部署规模较大的“清乡”,永嘉西楠溪地区有多名党员和群众被捕。12月10日,吴毓、徐顺性等6位同志牺牲,江北办事处解体。年底,瓯北县委将已暴露身份的谢用卿、胡国洲等近名干部撤到浙东抗日根据地。
年9月9日,永嘉城区第三次沦陷,国民党永嘉县政府机关及其武装部队撒到枫林,消极抗日,积极剿共。瓯北县委决定在屿北、闪坑、罗川等地组织民兵,开展抗日自卫斗争。年3月2日,屿北民兵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建立瓯北抗日武装中队。3月17日,县委又在鹤盛建立金荣部队。3月20日,特委决定成立瓯北中心县委,领导瓯北、乐清(含玉环)两县党的工作,并将瓯北、乐清两县的抗日武装部队合编为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属瓯北中心县委统一领导。国民党顽固派为了消灭永乐总队,在枫林设“剿匪”指挥部,调集余人“围剿”永乐总队。面对10倍于己的顽军进攻,永乐总队除留少数人员坚持原地斗争外,主力部队分散转移到外线,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和活动地区。在抗日反顽自卫斗争中,永乐总队壮大了自己,保卫和扩展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永嘉和全国各地一样,内战的阴云密布。年8月,浙保第二纵队司令裘时杰坐镇枫林指挥,对乐清、瓯北基本地区发动新的进攻。在随后3个多月中,国民党“清剿”部队连连遭到游击队的袭击,“清剿”计划步步落空。11月20日,裘时杰率部撤离枫林,特委发出《对江北的指示》,决定对永乐总队实行精简,同时撤销中共瓯北中心县委,建立中共江北地区党务指导委员会,邱清华任主任。年4月2日,特委又决定将中共江北党务指导委员会改为中共乐清中心县委,邱清华任书记。
年6月26日,国民党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1月25日,以吴万玉为处长的括苍“绥靖”处在枫林成立。吴万玉把瓯江以北(西楠溪)31个乡定为重点“绥靖”乡,进行乱捕乱杀。面对敌人的进攻,西楠溪迅速重建和扩大革命武装。年1月,屿北区委武工队建立。同年7月,屿北区委武工队改建为括苍区队,并采取坚决措施,镇压了一批作恶多端的特务和叛徒,恢复和扩展了革命武装力量。不久,括苍区队又扩建为江北县队。
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方针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为适应形势需要,11月15日,特委决定将中共乐清中心县委改称中共括苍中心县委,邱清华任书记。同时,江北县队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简称括苍支队),支队长周丕振,政委邱清华。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全国大反攻,括苍支队在括苍中心县委的领导下纷纷主动出击。到年底,括苍支队共摧毁了42个国民党乡镇政权。年初,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败局已定。春节前后,括苍支队所属部队余人陆续到达岭头大会师。3月31日,重创国民党驻枫林部队和警察所,枫林解放。至此,瓯江北岸仅剩下少数国民党部队。
4月14日,中共浙南地委(年11月由中共浙南特委改称)决定在瓯江以北的楠溪中心区(西楠溪)建立中共双溪县委、双溪县民主政府,书记兼县长胡国洲。5月2日,双溪县民主政府在岩头镇召开各界人士代表大会宣布正式成立。5月7日,永嘉城区(温州)和平解放。5月12日,碧莲和平解放。至此,永嘉县全境解放。
永嘉是浙南革命的源头,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前,永嘉就有人走上了职业革命道路。永嘉革命斗争的胜利,是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永嘉地方党组织创造性地执行中共中央的方针、路线、政策的结果,是无数革命仁人志士和革命英烈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结果,是广大永嘉人民真心实意拥护和支持的结果。悲壮千秋业,殊勋励后人。为革命的胜利,几千名优秀的永嘉儿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永嘉的革命,经过“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的曲折而艰辛的历程,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随着永嘉全境的解放和各级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永嘉开始了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新时代。从此,永嘉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