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江在浙江省东南部,是瓯江下游最大也是最末处的一条支流,溪流由北向南,贯穿永嘉南北,末处注入瓯江,流归东海,全长公里。当地气候温湿,浅山和丘陵上长着杨梅,而杨梅在当地被称为“楠”,楠溪江因此得名。崖下库,楠溪江风景的精华,山形和雁荡山极为相似。晋室南渡之后,江东人口大增,楠溪江中上游逐渐开发,在江两侧的谷地里和大大小小的盆地里,陆陆续续建立起来一个又一个村落。五代时候,南去不远的闽国动乱不靖,有大批闽人合族迁来楠溪江流域避难。再往后,又有宋室南渡,一些中原衣冠士族再次来到楠溪江定居。由于他们之前大多是仕宦人家,凭借文化优势和经营能力,很快成了楠溪江当地的望族。古代文学史和哲学史上,这些在乡文人异常活跃,曾出现过著名的学术流派“永嘉学派”和南宋诗坛上独树一帜的诗歌流派“永嘉四灵”。石桅岩,相对高度米,堪称"浙南天柱"、"华夏之冠"。其景观具有雄、奇、险、秀、幽、奥等特点。楠溪江山川毓秀,风光旖旎,具有风韵独特的田园风光,山水文化源远流长。刘宋时期,谢灵运在此写出了中国第一批山水诗。唐宋以降,孟浩然、罗隐、白居易、林逋、陆游、李东阳、朱彝尊等人都先后履迹此地。山水灵秀、名士风流哺育着楠溪江畔乡民的山水情怀,培养了他们精敏的审美意识和对自然的亲切。狮子岩,楠溪江漂流的码头。江水悠悠,蜿蜒曲折,滩边卵石,光洁斑斓。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但愿这支牧歌,在现代社会的喧嚣和纷繁的侵袭下,能够回响得悠长些;那种半耕半读、平静恬淡的生活,能够持续得久远些。他们向往追求原始古朴的自然之美,并且通过古村建筑这种有形的载体将之充分表达出来。楠溪江的山水正是因为有了文化的浸润,村落正是因为有了理想的烛照,这才发出了动人的光彩,成为中国无数明山秀水间最为婉转的田园牧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