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宝藏走进红馆学党史红十三军教育基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素萍

红十三军教育基地鸟瞰图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温州永嘉的青山绿水,曾因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谢灵运的诗篇而名扬天下。

永嘉这座“千年古县”,除了满眼的绿色,还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年,在楠溪江畔,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这是列入中央军委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浙江本土建立的唯一一支正式的红军队伍,当年在全省乃至全国革命斗争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期红馆寻访,我们来到红十三军教育基地,在“红绿融合”的浙南红军小镇,寻访深藏在大山深处的红色记忆,感悟革命先辈们的“诗和远方”。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中的会议室

一个个指令从深山发出

送达浙江南部20余个县

正是三伏天,高温炙烤下的户外翻滚着热浪,很多人都选择在室内纳凉。但是,在前往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的途中,记者看到永嘉楠溪江上游客众多,戏水、垂钓、竹筏漂流的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楠溪江

沿楠溪江往上游走,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岩头镇五尺村。

这个村西靠树木葱葱的降山头,东临清澈见底的五尺大溪,南边田园成顷,北边农庄整齐排列。

9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的山岭间,活跃着一支红军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

“很多革命先烈和事迹,在教科书上或许只是一笔带过,甚至默默无闻,但我们不应忘记,他们曾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为了后代的幸福,自己选择吃下苦中苦,不畏艰难,在这里勇敢战斗过。”黄勇是永嘉红十三军教育基地展馆部经理,从年教育基地揭牌启用以来,她一直在这里为大家讲述红十三军艰苦卓越、英勇奋斗的故事。

老家在湖北的黄勇,是一名永嘉媳妇儿,但她总称自己是新永嘉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红十三军及浙南革命游击队的那段峥嵘岁月。”

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由军部旧址、纪念馆、纪念碑广场三部分组成。

跟随黄勇的脚步,我们首先来到军部旧址。

“当年,一个个指令,就是从这里发出,发往浙江南部的温州、台州、丽水、金华地区的20余个县。”黄勇介绍说,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即设于此,下辖三个团,并以附近山区为根据地。

这是一座“口”字形的古祠堂,始建于清雍正六年(年),正门上方横匾,镌刻着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部旧址”14个大字。

当年,红十三军为何会将军部设置在这里?黄勇讲解道,军长胡公冕是本地人,当时这里的村民革命热情高涨,参加红军的村民人数多达百余人,而且这里地理位置有优势,进出只有一条路,易守难攻,面对敌人围剿可以随时向周边深山密林转移。

走进屋内,中央天井是一方形水池,几尾红田鱼正在水中悠游,正厅就是当年红十三军召开会议的地方。当年红十三军开作战会议所使用的长板凳、书桌等陈设犹在,枪支、刀具等也被留存了下来,胡公冕、陈文杰的简陋卧室都是按照当年的样子陈设的,通过这些斑驳物件,当年红十三军的光辉战斗历程变得更加鲜活:红十三军最盛时全军拥有多人,打平阳、克缙云、袭瓯渠、战温岭、攻壶镇,年至年间,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先后牺牲的将士有余人,营连以上的干部几乎全部牺牲。

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革命力量形成合流。红十三军为挺进师的活动和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共中央党校组织编写的党史系列丛书中,如此评述红十三军:“在浙南,由于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农村暴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这是浙江省农民武装暴动最辉煌的成果。”

“赤脚大仙”主动让出草鞋

VR三维体验让游客“亲临战场”

走出旧址,对面不远处就是纪念馆。年10月21日,全新布展的红十三军纪念馆重新开放迎客。

步入馆内,首先看到的是红十三军7位主要领导和功勋人物的塑像。两大展厅分布在回形走廊两边,通过八个部分的内容展现了红十三军的诞生背景、建立、战事活动、重整、后期斗争、后续影响等相关内容。

在红十三军纪念馆3号展馆的橱窗里,一件看似普通却又特殊的老物件引起了参观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