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三十六坊昨天
我们生活的这座千年古城温州,一山一水,一楼一路,都有来历出处。
民国温州地图上,仍然可见张府基、张祠、三牌坊等与张璁有关的地名。
就说松台山麓的宝纶大厦,今人只觉得好听,殊不知“宝纶”二字还是明朝嘉靖皇帝的赐名。取意“王言如丝,其出如纶”,意思是皇帝讲的话虽很细微,却具有相当大的威力和作用。
而宝纶大厦附近的大士门大厦,以及周边的大士门路,也是因当年嘉靖皇帝的重臣、大学士张璁府第大门上的“大学士”三字而得名。
至于这一带的张府基、妆楼下、三牌坊,现如今很多温州人也是只知其名不知其由来,真可谓应了那句温州民谚:讲一世张阁老,不知道张阁老姓张。
明清时期松台山一带名园遍布,明代最知名的一处私家名园,非张阁老张璁的府第莫属。将近年的时光流逝,张阁老的府第已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松台山麓却依然留有关于张璁和张璁府第的深刻印记。
两位“张文忠”,均以兴革为己任
人民路妙果寺旁,重重林木掩映处,明代风格的张璁御碑亭默默在这里矗立了数十年。新中国成立后,碑亭从松台山北面的张氏家庙,移到了此处。
张璁碑亭
历史上的张璁,是一位以“刚明果敢”著称的人物。
在明代历史上,先后出过两位“张文忠公”,均以兴革为己任,前一位张文忠公是张璁,后一位则是张居正,两位内阁首辅年龄整整相差50岁。
世人以两人的籍贯,分别称之为“张永嘉”与“张江陵”。
晚清封疆大吏、两江总督梁章钜曾谈论这两位“张文忠”,认为尽管当时人都视之为“权相”,其实都是“济时之贤相,未可厚非”。他认为,“以心迹论之,则永嘉又似胜江陵一等”。而张璁能进能退,获全身后之名,也非张居正所能企及。
早在明代,沈德符就注意到了两人的相同性,认为张居正在编纂《明世宗实录》时“极推许永嘉,盖其才术相似,故心仪而托之赞叹”,并说两人“皆绝世异才”。
蔡美彪先生在《中国通史》中,也将张璁与张居正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认为“明代先后两张文忠,均以兴革为己任。”
尽管温州前有南宋陈宜中、明初黄淮“拜相”,但在家乡名气却都不如后来明嘉靖年间的“宰相”张璁。
胸怀大志却七试不第
张璁(-),字秉用,号罗峰,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今龙湾区永中街道普门村)人,明代著名政治家和改革家。
张璁少时便聪敏异常,胸怀大志,13岁那年为从兄在扇面上题诗道:
有个卧龙人,平生尚高洁。
手持白羽扇,濯濯光如雪。
动时生清风,静时悬明月。
清风明月只在动静间,
肯使天下苍生苦炎热。
以“卧龙”自居,可见志向远大;而张璁读书之用功,可以从比他小二十来岁的同乡项乔笔下窥见一斑:“罗峰常谓四本书经,我俱读之千遍”。
张璁20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很早就在科场崭露头角。
然而此后19年,张璁七次赴考都名落孙山。明正德十三年(),年过四旬的张璁在家乡大罗山瑶溪创办罗峰书院,授徒讲学。相传瑶溪原名姚川,张璁在此讲学时,赞其“溪石皆玉色”,因此改名“瑶溪”。
张璁的讲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