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楠溪江畔的红色名片红十三爱心社新华

新华社杭州8月29日电(记者王俊禄)在浙江永嘉楠溪江畔,活跃着一支名为“红十三爱心社”的队伍,他们十几年来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以星火燎原的姿态传递爱的接力棒。这是一支由国网永嘉县供电公司13名普通女员工自发形成的爱心团队,如今,“红十三爱心社”已成为了覆盖整个温州供电系统、拥有名成员的“红色名片”。救灾抢险:台风中的逆行者在山间抢修了整整7天,郑丐善每晚只睡四五个小时。他与弟弟郑育良都是国网永嘉县供电公司楠溪江供电所的员工。在台风“利奇马”登陆的那个夜晚,兄弟二人刚把心医院救治,就接到通知紧急奔赴抗灾一线。台风期间,像郑丐善一样全力抢修的永嘉电力人还有很多。他们或是划着皮艇驶入被淹的村庄,或是在暴风骤雨中爬上摇晃的杆塔抢修线路。另一边,由永嘉电力“红十三爱心社”自发组成的临时后勤小组也运载着上万份快餐,夜以继日地奔赴各个受灾点,“同事们说女同志出去危险,但一想到抢修人员和受灾群众还饿着肚子,我们就充满了力量。”红十三爱心社社长徐青青(中)将饭菜递到正在进行抢修的工人手中(资料照片)。新华社发(王丽娜摄)路上信号断了,导航也用不上……回想起当时的情形,红十三爱心社成员邵若珍说,当她们将餐盒递上时,衣袖上早已沾满了泥点,手中的饭菜却还是温热的,“那一刻感觉路上的艰辛都值了”。台风侵袭的第三天,邵若珍和同事们再次带着慰问物资来到受灾的山早村时,20岁女孩晓晴的遭遇引起了她的注意:泥石流冲走了她的父母和妹妹,家中还有80多岁的奶奶和常年靠血透过活的叔叔,台风的重创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向村民确认情况后,邵若珍当即决定结对帮助这户人家,隔三岔五地前去看望,安慰她“阿姨和你在一起”。一直沉默不语的晓晴渐渐放下防备,开始接受邵若珍的一片心意。圆梦助学:留守儿童的守护者事实上,邵若珍早在年被评选为全国劳模前,就已是家喻户晓的留守儿童们的“爱心妈妈”,十几年来不仅在物质上资助孩子的学业,更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励。永嘉山区经济条件困难,一些因早婚早育被抛下的孩子长大后便成了“黑户”。在一次与巽宅镇中学的结对帮扶中,一个孩子望着邵若珍说:“阿姨,我想有张身份证。”或许就是这么一个眼神,邵若珍深受触动,开始奔走于村委和派出所帮忙沟通。“没有户口寸步难行,办不了电话卡、坐不了火车、连外卖都点不了,我担心孩子会产生‘社会对我不公平’的念头。”怀揣着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感,邵若珍在过去三年里,成功帮助30多个留守儿童落实了户口。在温州苍南德福养老院,红十三爱心社爱心摄影项目负责人李金辉(左一)向老人展示刚刚拍摄的照片。新华社发(王丽娜摄)在邵若珍看来,做好事已经成了习惯。在爱心助学方面,全海娥、戴晓芬、金环等电网职工也一直资助着失学儿童。她们欣喜于孩子的成长,把自己的奉献看作是平凡小事,正如戴晓芬所说:“是孩子们给了我一个奉献的机会,让我打开了新的人生格局。”敬老护残:匆匆时光的陪伴者“头往这边偏一点,笑一下,一二三,好嘞!”伴随着相机的咔嚓声,一对老夫妇的幸福笑颜就此定格,他们是77岁的林清润和70岁的郑华梅,住在温州市苍南县德福养老院。8月19日,红十三爱心社的成员们来到这里,免费为老人们拍摄照片。拍照前,志愿者们耐心地为老人整理发型、衣着,擦去额头上的汗。老人们也显得容光焕发,满是皱纹的脸上布满笑容。这次活动的摄影师李金辉,是国网永嘉县供电公司的员工,也是红十三爱心社爱心摄影项目负责人。自年开始,他走进永嘉偏远山村,为从未出过远门的高龄老人拍摄百岁照、全家福和生活照。五年多来,他发动身边的同事朋友,累计为多个老人无偿拍照,成为老人们口口相传的“好心人”。行善事,贵在坚持。退休员工吴良义,从年开始,自掏腰包为沙埠村80岁以上的30多位老人办爱心食堂,老人们每个月交元,就能吃上营养丰富的三餐;爱心社的十几位女员工,四年来坚持到城区的“雨花斋”素菜食堂帮厨,为附近的老人和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午餐。周翁益,是永嘉县供电公司的一位调控员,也是红十三爱心社的成员之一。他在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但在工作岗位上比常人还要努力,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屡次获得“先进员工”称号。在本职工作外,周翁益于年创立了温州第一个残疾人公益社团——瓯越自强社。“残疾人之间的心灵是可以共通的”,希望大家聚集起来,能够以残助残、排解烦恼、树立信心。(参与采写:陈曦、曾羽、王丽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77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