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共富温州答卷歌声飞进山村课堂,温州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终要落脚到“民生”二字上。

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更大力度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围绕打造“学在温州”,温州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启动乡村美育计划,招募百名音乐名师与山区学校固定结对,常态化开展“空中课堂”,开足、开好乡村学校音乐课程。

4月28日,《浙江日报》在亲历版对此进行了报道:

去年接受为文成县山区小学生开展“空中飞课”试点任务时,温州音乐名师陈怡并没有意识到这与过往的“互联网+”课堂有所不同,因为同样都是她在市区对着摄像头上课,山区的学生们望着屏幕学习。

从去年11月开始,陈怡与文成县珊溪镇仰山小学五年级的13名学生结对,每周为他们上两节音乐课。授课的时间越久,陈怡觉得自己越离不开这群孩子。山村孩子们对音乐质朴的热爱,隔着屏幕都能溢出来,这是当了20多年音乐教师的陈怡在城市里不曾见过的。

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在美育方面更为突出。不少山村小规模学校长期由非专业教师兼职授课,学生的艺术素质基础薄弱。为此,温州启动乡村美育计划,共招募了多名像陈怡一样的音乐老师,和文成县、永嘉县等地山区学校结对,常态化开展“空中飞课”,切实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结构性缺编问题。

近日,又到了陈怡“空中飞课”的时间,我成为陈怡的助理,和她一起为山村学生上课。

,时长01:26空旷的教室里师生互动很活跃

上午9时,伴随着钢琴弹奏的旋律,位于温州主城区的马鞍池小学音乐教室里回荡着学生们的歌声。可偌大的教室里空荡荡的,除了我和陈怡以外,只有一台钢琴、一个摄影镜头和两块大屏幕。

教室里虽然空旷,可是气氛很活跃。“有没有同学想上来试一试拉二胡?”陈怡发出邀请,屏幕那头一溜小手齐刷刷举过头顶,还有跃跃欲试的男生喊着:“这里,这里!”

当天的音乐课,陈怡带学生们唱民歌《编花篮》,还要认识二胡。上课前,她就给我和文成仰山小学的助教老师刘杰提前做了培训,并在两地的教室里都准备了一把二胡。

演奏技巧演示开始了,陈怡对着镜头开始讲解动作要点,我和刘杰分别在镜头前观察孩子们的情况。只见学生们一双双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动作细节,还有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模仿着拉二胡的动作,摇头晃脑好不可爱。

刘杰告诉我,在陈怡开展音乐支教前,仰山小学的学生们还没有接触过真正的音乐课,兼职的老师虽然也力所能及地为孩子们寻找好听的音乐在课上播放,但没办法落实欣赏、歌唱、编创等内容的教学。“现在的音乐课,是学生们最爱的课。”刘杰说。

“孩子们那么喜欢音乐,我们更要想方设法提升教学效率。”陈怡说。和普通的音乐课不同,在40分钟的一堂“空中飞课”里,为了让远方的课堂“活”起来,就必须用一些“招数”。几次接触下来,陈怡发现,山区的孩子有很强的表现欲,演奏、表演等互动式的教学效果特别好。为此,陈怡会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道具,以前的课上,她还准备过动物头套让孩子们演音乐小品。有了道具的加持,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越发高涨。

镜头自动跟随技术加持很智能

陈怡为学生送去“空中飞课”。共享联盟文成站刘超凡摄

与城市里一个班级动辄三四十名学生比起来,“空中飞课”的学生并不多。可是要在课上将孩子们说话的声音与音乐清晰地来回传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陈怡上课时会戴上一套话筒设备,一只耳麦和一只乐器麦。耳麦是为了把说话的声音传输出去,乐器麦则会将她演奏的音乐传出去。

“为了‘空中飞课’,温州为每个结对学校都拉起了专门的网线,配备了新的影像设备。按照现在的4G传输速度,延时只有0.1秒,对话没问题。”陈怡说。

解决传输速度只是第一步。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还为授课老师配备了技术助理,保障课堂画面和声音的传输质量。上课时,我发现,陈怡在讲台区域走动时,镜头始终会自动跟随她,甚至抓住细节拍摄特写。

陈怡告诉我,和传统的“互联网+”课堂相比,音乐课不只能传输对话,还增加了旋律传输的功能。她说:“如果只是普通的网络课堂技术,只能保留识别人声,会将其他的环境音都消去,音乐课是没法上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技术的加持,才有了深受孩子们欢迎的“空中飞课”。

老师何时再来山区孩子很期待

陈怡为学生送去“空中飞课”。共享联盟文成站刘超凡摄

40分钟的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了。但陈怡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她在笔记本上记录了这节课的几个要点,随后开始线上复盘。

“除了拉二胡互动,今天学生们还学会了民歌《编花篮》。孩子们学会这首歌共花了4个课时,能力明显提升,下一次可以考虑在3个课时里教完一首歌。”陈怡在支教交流群里发出了信息。

在这个群里有百来位和陈怡一样自发报名参加此次乡村美育计划的音乐教师,他们都与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某一个年级结对,支教一年。课后,老师们常会在群里交流,线下还会安排“备课磨课”会。目前,“空中飞课”正在温州全市逐步推广。

上课时我发现,陈怡老师能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甚至掌握每个孩子的音乐水平。“为什么对学生能有这么多的了解?”我提出疑问。陈怡向我展示了一张她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根据“空中飞课”的支教要求,每名教师要在每学期开始和结束时至少各开展一次实地教学。这学期刚开始,陈怡就赶赴仰山小学,面对面授课并了解学情,记录了第一手教研资料。

翻开教研资料,陈怡向我一一介绍起了孩子的情况。林孔城、林孔尘是双胞胎兄弟,上课很认真,只是比较内向,多多鼓励就能勇敢展示自己;程沁雅很喜欢唱歌,乐感也很好,是班里的音乐课代表;毛俊翔一开始上课总是不张嘴,现在发言可积极了……山区的孩子质朴活泼,但缺乏体系化的教学,陈怡与团队成员将学生的情况汇总后,重新准备了一套符合这批孩子音乐素养水平的教学方案:较同龄孩子的难度降低一些,加入了更多表演、表达的元素。

陈怡一直忘不了最近一次去仰山小学授课的情景。临走时,学生毛惠娜拉住她的手,满怀期待地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面?”陈怡很是感慨:“你要是看到了她的眼神,就会明白这份支教任务对我们来说,对山区的孩子们来说有多重要。这就是教师的使命。”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林靖

责编:张丽安

审核:吴永远、陈华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