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磨花玻璃碗
您知道,玻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吗?
眼下,正在温州博物馆展出的《东瓯厚土——十三五温州考古成就展》中有一只磨花玻璃碗,它的“年纪”已经有多岁了。
这只磨花玻璃碗来自哪里?本期《温州宝藏》为您揭秘。□晚报记者陈培培/文
■前世传说
玻璃在古代有许多名字
考古发现中真正可以确定日期的最早的玻璃制品来自古埃及。埃及人大约在公元前年即以玻璃质的溶液(珐琅)在陶器及石制品上进行装饰。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在古埃及和两河流域都出现了玻璃器皿。古埃及的新王国时期是人类历史上首先以玻璃材质制作生活用品的时期。
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历经绵延不绝的两千余年,至清代发展到顶峰,成为古代玻璃史上的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余件。从藏品的时代上看,战国到明清几乎不间断。而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对玻璃有不同的称谓。
汉代文献中,并没有“玻璃”二字。通常认为《尚书·禹贡》中的“璆琳”(本意为美玉),是古人借以称呼似玉的玻璃。“琉璃”(“流离”),最早出现在西汉桓宽《盐铁论》中,“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宝”。“琉璃”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明代。有些地区现在还在使用。而今“琉璃”一词多用于建筑琉璃瓦及瓦顶琉璃饰件。
“药玉”一词出现于《穆天子传》中,晋代郭璞的注释为“今外国人所铸器者亦皆石类也。按此所言,殆今药玉、药琉璃之类”。“药玉”,顾名思义,即如熬药般烧炼出来的象玉一样的玻璃。
另外,根据《元史·百官志》记载,元代设瓘玉局,为宫廷监制玻璃器的机构,故而瓘玉局制造的玻璃称为“瓘玉”。根据明·曹昭《格古要论》记载:“罐子玉,雪白罐子玉系北方用药于罐子内烧成者。若无气眼者与真玉相似。”可见是将玻璃称为“罐子玉”。
“料”是明清时期北京流行的称谓。大概因为北京不产玻璃,需从外地购买玻璃料,之后再加工成器,故而将玻璃称为“料”,相沿成习,至今仍有这种称呼。
它看上去一点都不“古”
古代的玻璃和现代玻璃“长相”一样吗?那就来看看这只来自多年前东晋时期的磨花玻璃碗。它外形并不像“古物”,更像是一件从现代穿越到过去的物件。碗口沿外翻成侈口,唇口磨平;束颈,球腹,圆底;肩部饰细弦纹一道,外腹部有三周由多个圆形磨花并排组成的装饰带,各装饰带上方有一道磨花的弦纹带;圆底正中亦置一个圆形磨花。让人惊叹的是碗身玻璃薄且透明,看起来不会比现代玻璃制品粗陋。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介绍,东晋时期的玻璃器皿,非常罕见,恐怕都没超过10件,且多集中于东晋皇城南京。这只磨花玻璃碗的器型、装饰与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鄂城晋墓中的磨花玻璃碗十分相像。
年,鄂城五里墩M号西晋墓中清理出11片玻璃残片,黏合拼接成一件磨花玻璃碗。该碗透明,微泛黄绿色,胎中有玻璃特有的小气泡。其腹部打磨有三排椭圆形磨花装饰,底部也有圆形磨花,口沿下和腹部则有一条阴线弦纹,系无模吹制成形的钠钙玻璃。需要强调的是,这只磨花玻璃碗的器壁极薄,表现出极高的吹制和纹饰加工技术,因为吹制过程中和打磨时都必须精确掌握时间火候和力度大小。
两只玻璃碗虽出土地点不同,但造型相似且都出现在晋墓。
■今生故事
永嘉的东晋墓葬中发现
年的5月至9月,为配合国道温州西过境瓯江特大桥工程建设,在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永嘉县文物馆,对永嘉瓯北丁山汉六朝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墓葬68座,分别为汉六朝墓59座、唐宋墓各1座、明清墓7座,数量之多,温州罕有。而这只磨花玻璃碗正是在其中一座东晋咸康二年(年)的古墓中出土的。永嘉瓯北丁山汉六朝墓群发掘入选年度浙江重要考古十大发现。
据悉,当时,在清理墓群中的东晋墓葬时,联合发掘的永嘉考古队员首先发现了铜弩机。随着发掘的深入,考古队员开始发现了玻璃碎片,这就引起了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信息中心主任黄加量的注意:化学专业出身的他,对物质化学变化会呈现何种结果是非常清楚的——当地土质属酸性,对于玻璃的保存非常有利。
他和考古队员陈蓬蓬讨论,并做出初步判断:这些玻璃并不一定来自上层的清代墓,不排除可能这个就是东晋墓中本身的随葬品,于是将这些细小碎片小心地收集起来。经他简单地清洗处理,这些玻璃碎片逐渐显现出磨花工艺。
之后,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副所长、项目领队梁岩华来工地查看时,被眼前的玻璃碎片磨花所吸引,通过查阅资料,发现与鄂城晋墓出土的玻璃碗磨花相似度极高。他立即安排将同墓葬剩余填土再次进行过筛,寻找剩余残片。
来源于古波斯萨珊王朝
这只磨花玻璃碗的“出生地”是在中国吗?不是,它是一件舶来品。
在这只磨花玻璃碗出土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工作人员特地从北京来温州收集这件玻璃碗的样本,带回北京实验室进行专业检测,结果显示该玻璃碗来源于古波斯萨珊王朝。
温州博物馆专家介绍,关于墓群主人身份,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已无确切记载。但当时拥有进口玻璃器的一定是高级别的贵族。出土的一系列文物刚好可以佐证其贵族身份。墓主人既有青铜弩机,又有与京畿大墓所出一样的精品瓯瓷,而且有两件砚台(一为瓷砚,一为石砚)。可以判断墓主是一位文化人,有较高的品位,能文能武,推测墓主应该是永宁长甚至郡守一类人物。
伍显军表示,这件磨花玻璃碗的发现,是温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地位的实证。
来源:温州晚报
编辑叶卉
监制刘曜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
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