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乎每个历史悠久的中国城市,都有过自己的古名。比如在柳永的《望海潮》中,这个自古繁华的“钱塘”,便是指杭州;而在张继的《枫桥夜泊》中,“姑苏城”说的则是苏州。
就如金陵之于南京,广陵之于扬州,会稽之于绍兴,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也喜欢以古称颇为风雅地指代自己的籍贯,或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第二故乡。
温州身为历史文化名城,千年来也曾有过多个古称,并被广泛使用:
高悬于谯楼之上的“东瓯名镇”,以及此次公园路改造工程中新出现在公园路口古城墙上的“东瓯古邑”的“东瓯”,就是温州人最熟悉的古称之一;
◎麦浪钢笔画:谯楼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建立永嘉郡时得名的“永嘉”,陪伴了这座古城近年,“永嘉大师”名扬海内外,“永嘉学派”影响深远,“永嘉前辈读书多”常被引用来点赞这座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东嘉”,则是温州最受名人青睐的古称,尽管被叫作“东嘉州”不过短短5年时间,但从唐宋一直到如今,从南宋状元王十朋、元代界画家王振鹏,到一代大儒孙诒让,都喜欢用东嘉来雅称自己的家乡。南戏鼻祖高则成,更被尊称为“东嘉先生”。
最久远的古称:东瓯
翻开明弘治年间的《温州府志》,第一句话便是“温,古东瓯也。”
温州在夏代名为瓯,商代名为沤,史称“瓯越”或“越沤”,其俗“剪发文身”。西周时期,有记录周成王年间(约前-前),瓯人以海蛤、蝉蛇等进贡周王室。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越国辖地,属于“百越”的一支。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攻楚大败被杀后,越国从此一蹶不振,王族子弟纷纷向东南沿海迁移,其中一支后裔定居瓯江流域,与原地居民合为瓯越人,在今浙南地称王自治,东瓯王国可能就在此时创立。
◎《史记·东越列传》
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废分封、置郡县,东瓯国被划入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前),朝廷因驺摇在汉高祖时扶汉功大,被册封为东海王,《史记东越列传》记载“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称“东瓯王”。
学者认为,在驺摇之前,这块土地上就曾经有过世代相传的东瓯王,驺摇应当是东瓯王的后裔。
◎驺摇
东瓯国是温州历史上第一个见诸于记载的行政建置,东瓯,也成为温州最久远的古称。
晋代著名学者、风水大师郭璞注《山海经·海内南经》“瓯居海中”云:“今临海永宁县即东瓯,在岐海中。”
东瓯经常被古人用来指代温州古城,除了前文提到的“东瓯名镇”、“东瓯古邑”,如宋末政治家、爱国诗人文天祥的《江心寺》诗中,就有“晏岁著脚来东瓯,始觉坤轴东南浮”之句。
◎《温州府志》
在历代《温州府志》中,也经常出现“东瓯”:如“后汉天下大乱,东瓯独安”、“东晋豪杰并起,未闻以东瓯为得失”等。
千百年来,一些温州名人,也被冠以“东瓯”之名,如晚清温州三大启蒙思想家陈虬、陈黻宸、宋恕,世称“东瓯三先生”;瑞安“三孙五黄”之一的黄体芳,晚年则自署东瓯憨山老人。而历代以“东瓯”冠名的书籍也是数不胜数,如《东瓯诗存》、《东瓯志》、《东瓯逸事汇录》等。
最常用的古称:永嘉
到了东汉永和三年(),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这是温州历史上单独建县的开始。不过,永宁并没有成为后来温州常用的古称,反倒是一百多年后出现的另一个相近的名字,伴随了这座古城千年。
大约在东瓯王国建立多年后,东晋太宁元年(),分临海郡温峤岭以南之地,设立永嘉郡,属扬州,下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4县,治所在永宁。
这是“永嘉”名称的开始。
“永受嘉福”是古人的一句吉语,《汉书·礼乐志》就记载:“永受厥福。承容之常,承帝之明。下民安乐,受福无疆。”如今故宫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都收藏有“永受嘉福”西汉瓦当。
就在永嘉建郡十几年前,西晋永嘉年间(—),八王之乱后,北方少数民族混战中原。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史称“永嘉南渡”。公元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当时,大量北方士民南渡对南方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重要影响,当时的温州地区也迎来了众多北方移民。“永嘉”得名,或与此有所关联。
到隋文帝开皇九年()废去永嘉郡,并把原来的郡名作为县名,永宁县也改称为永嘉县,一直沿用下来。
从此,“永嘉”名称相伴温州至今,有时候指的是温州地区的概念,有时候指的是温州城区,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特指如今的永嘉县区域。
隋唐时期,废“郡”设“州”,唐高宗上元二年(年)时,“温州”之名终于出现,治所设永嘉。
此后千年,温州偶尔改叫永嘉郡,大部分时间,永嘉成为温州的一个县名,为府署所在地。
即便如此,“永嘉”还是成为指代温州最为常用的一个古称。
著名乡贤、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过,“温州的文化在唐以前,没有出什么很大的人物,只有一位,那就是佛家的永嘉玄觉禅师。”唐代玄觉禅师在中国佛教史上、文化史占有一席之位,被后人尊称为“永嘉大师”,他的传世著作被冠以《永嘉证道歌》、《永嘉禅宗集》的名字,在全世界流传的《证道歌》超过一百多个版本。
◎憨山大师手抄《证道歌》
宋代温州文风鼎盛,被誉为“温多士,为东南最”,在温州地区形成发展的“永嘉学派”,和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是我国思想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学派。“永嘉学派”代表人物陈傅良、叶适,当时都曾被尊称为“永嘉先生”。随之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永嘉医派”、“永嘉弈派”等等。
“永嘉”还成为历朝历代温州地方长官的代称。从魏晋到明清时期,温州迎来了很多著名文化郡守,他们往往被冠以“永嘉”之名,如一代名臣、南朝陈的宰相毛喜曾出任永嘉内史,被好友称为“毛永嘉”。
“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晚清太仆孙衣言在《题会文书院》一诗中,用“永嘉前辈”来向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永嘉学派代表人物表达敬意。
最风雅的古称:东嘉
唐高祖武德五年(),温州又迎来了它的新名字——东嘉州,下辖永宁、安固、乐成、横阳4县。
仅仅5年之后,唐太宗贞观元年(),“东嘉州”被撤,成为历史。
类似“东嘉州”的短暂古称还有“瑞安府”。南宋咸淳元年(),原永嘉郡王赵禥即帝位,是为宋度宗,以其潜邸在瑞安,升温州为瑞安府(府治仍在温州)。“瑞安府”为温州称府之始。宋度宗登基后,还把温州的大南门,改名“瑞安门”。到元至元十三年(),瑞安府降,次年改为温州路。
可东嘉这个名字,却被温州人长长久久地留了下来,或许是听起来更显风雅,特别受到名人的喜爱。
年7月间,有人于南宋温州状元王十朋的家乡,觅得一石砚,砚底刻有四行铭文:
是惟王子之砚,出入广场兮经百战。乾道改元后重阳一日,东嘉王十朋铭。
铭文内容与《梅溪全集》所载完全相同,被认为是王十朋真迹。
除了王状元喜欢署名“东嘉”人,元代画家王振鹏也在传世画作中留下“东嘉王振鹏”的落款。王振鹏被誉为“元代界画第一人”,他创作的《江山胜览图》被誉为元代的《清明上河图》,曾在年拍出上亿元的高价。文徵明对他更是崇拜,曾在诗中写道“先朝画史谁最工?东嘉处士孤云翁”。
◎王振鹏《维摩不二图》局部
南宋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也是“东嘉”古称的爱好者,他的《叶适集》中就收录了所著的《东嘉开河记》,这是一篇温州史籍名篇。
东嘉还是古时文人们对当时温州“国家级”名人的特指名字,如被尊为“南曲鼻祖”的高明(约—),字则诚,被后人尊称为东嘉先生,他所著的《琵琶记》代表着中国南戏的最高成就。
而在明代中期,社会对围棋非常推崇,永嘉与新安、京师三大围棋流派鼎足而立,甚至一度在棋坛上称第一。其中万历间永嘉弈棋国手方日升,人号“东嘉小方”。
至于以“东嘉”作为书名的也不少,如明末永嘉人姜准编辑《东嘉书目考》,晚清孙锵鸣的《东嘉诗话》,民初洪炳文的《东嘉新竹枝词》等等。
不管叫东瓯、永嘉,还是东嘉、温州,只要轻唤一声,我们心中总会生起对生活的这座千年古城,最温暖的记忆。
作者:鲁之哲汤琰琰
参考材料:
《鹿城人文景观》沈克成、汤章虹著
《温州历史年表》沈克成
《王十朋之砚》杨舞西原载《温州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