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州的另一面看见浙西南革命老区的富裕三

泰顺县泗溪镇白柯塆村。 泰顺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温州5月12日电(张煜欢)西靠群山,东临大海。浙江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先发地、对外开放弄潮儿。其同时有着鲜为人知的一面:这里有红十三军诞生地永嘉县,中共浙江省一大会议召开地平阳县,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所在地泰顺县,红军挺进师主要根据地文成县,浙南重要革命根据地苍南县……在中国重点革命老区——浙西南革命老区版图上,温州五县入围其中。

在迈向共同富裕的征程中,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区域如何发展和振兴?解读上述革命老区走向富裕背后的“红”“绿”“蓝”三色,亦是观察浙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绝佳窗口。

红十三军革命烈士纪念碑。 滕语夕摄

 秉初心红色乡村游致富一方

红色资源,如何化为老区的发展禀赋?

“以前外出打工,一年才赚两万多块钱,现在大家都留在村里办农家乐,年收入有十万多元。”泰顺县泗溪镇白柯塆村村民吕姿满说。

守在家中,点“红”成金。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和闽东红军独立师会合后在当地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留下14年的革命斗争史。近年来,地处偏僻高山的白柯塆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点,年均吸引近10万人次。

仅是观光打卡,无法令村庄真正旧貌换新颜。白柯塆村党支部书记包申市告诉记者,由于缺乏吃、住、玩等项目,过去大量游客参观完纪念馆就匆匆离开,“红色小村”赚足人气却没有多少效益。

困则思变,变则通。年,白柯塆村依托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创新推出“初心线路”,并打造农家乐、民宿吸引游客驻留。包申市说,不仅如此,以当地土特产为食材的“红军饭”也成了香饽饽,激活了农产品销售的一池春水。

“满眼青山尽红色,户户老农是东家”。泰顺县三魁镇卢梨村亦是一片红色热土。当年红军挺进师以吃住在革命房东家(老东家)这一特殊革命工作方式在卢梨村开辟革命根据地,红色记忆留存至今。

如今来到卢梨村,展现红色初心的“老东家体验馆”是必去打卡点之一,石墙围绕着低矮瓦房,游客能体验挑水、编草鞋等活动,实景还原红军在卢梨生活战斗的场景。

“我们以穿红军服、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的体验模式,打造沉浸式红色研学之旅。”卢梨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吴威章说,年卢梨村游客量超5万人次,带动村民赚下第一桶“红旅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万元。

在温州市,红色文化浸润下的乡村游遍地开花。以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为核心,永嘉县投资3.2亿元筹建浙南红军小镇;平阳县利用古民居改造成红军研学基地,打造“浙南红都”旅游打卡点……截至目前,温州市有革命遗址遗迹余处,12条县(市、区)红色旅游精品线,及个党史胜迹推荐打卡点名单。革命老区发展红色经济红红火火,为老区百姓带来了真正的“红利”。

正威(平阳)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 陈亮摄

重生态绿色发展利在千秋

走向共同富裕的革命老区,乡村旅游激活其血脉,产业支撑亦不可或缺。

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完善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培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动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动能,便蕴藏于青山绿水间。过去,地处偏远的革命老区因“山多地少”面临发展困境。如今,在发展理念转变和资源要素配置要求下,浙西南革命老区将生态资源最大限度化为发展优势,重塑出高效绿色的产业结构。

20世纪30年代,文成县是红十三军活动中心区域之一,同时也是红军挺进师主要根据地之一。如今,这片曾经的红色热土是浙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水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丰富。今年4月,娃哈哈文成工厂各基建单体结顶,该工厂具备“一键智控”制造能力,将实现物料称量、投料操作的标准化,并通过能源管理有效降低能耗成本,实现绿色生产。

项目负责人介绍,未来企业在文成县还将建成投产无菌智能化生产线,使产品拥有更强无菌保障,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建成投产后预计年销售额可达10亿元。

“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路径在文成县越走越宽。近年来,当地还出台《关于加快文成县生态产业园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整合4个基地为“生态产业园”,通过精准招商、企业转型等途径,引导工业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

绿色发展之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经济与生态间悟出共赢之道的温州市,正瞄向高质量发展的更广前景。

作为中共浙江省一大会议召开地,平阳县素有“浙江延安”之称。不久前,温州市首个投资超百亿元的制造业项目——正威(平阳)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在该县滨海新区拔地而起。

项目常务副总裁马奇介绍,该项目将建成世界单体最大的高铁导线车间和半导体关键材料——单晶纳米铜生产线,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增强产业链韧性,预计今年总营收可达百亿元规模。

在制造业“双轮驱动”下,平阳县已培育形成智能装备、新材料、时尚轻工等三大“五百亿”产业集群,规上工业总产值破千亿元。年,平阳GDP达.51亿元,成浙江山区26县经济“领头雁”。

绿色发展的轨迹体现在越来越多地方。永嘉县抓住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工程实施、泵阀产业数字化等“三化”机遇,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6.34亿元,增速14.1%,规上工业增加值达76.63亿元。

绿色为帆、创新驱动下,革命老区“新装上阵”驶上发展快车道。

苍南县韭菜园房车营地。 卢孔祥摄

盘资源海洋经济阔新天地

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温州市借海之力成为沿海重要商贸城市。但并非海岸线上皆富有,地处偏远、无港口优势的革命老区,一度面临发展掣肘。

面朝大海的苍南县是浙南重要革命根据地,有17个革命老区乡镇。受制于土地要素制约的苍南县,也曾迈出“向大海要地”的步伐,其曾规划大渔湾高涂围垦养殖用海项目,计划用于建设现代化滨海集镇。

但当地逐渐意识到,围垦将加大渔湾海水富营养化和赤潮概率,对海洋生态或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年苍南县决定放弃大渔湾围垦工程,将原生态海湾还给大自然。这场“人海之争”以生态发展观获胜画上句号。

不能打鱼,渔民出路在哪里?

海洋经济亦有广阔新天地。近年,苍南县完善沿海乡镇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海洋养殖等产业,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在苍南县赤溪镇新东村,过去百姓多以渔业捕捞和紫菜养殖为生。在温州市一服装公司工作5年的陈合足,10年前回乡进行紫菜养殖。年,随着当地棕榈湾旅游景区的诞生发展,他做起了露营与烧烤生意,年收入20万元左右。

“如今,海洋旅游让全村多人有了就业机会,百姓也不用出去打工,在家就能过上好日子。”新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作利说。

除了海洋旅游,温州市还布局实施海洋产业项目、生态屏障项目等。年,温州市获批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该市提出建设沿海产业带和生态海岸带,加快临港产业岛、国际旅游岛、生命健康岛、科技创新岛、两岸同心岛“五岛共兴”建设,推进陆海联动治理,筑牢蓝色生态屏障。

瞄向海洋发展更广未来,《温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该市还将布局建设一批涉海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标到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突破0亿元,年均增速8%左右。

传承红色基因发展乡村文旅,立足生态禀赋做强绿色产业,掘金海洋经济增进动能……时代大开大合,温州革命老区闯出了一番新天地。从书写波澜壮阔的浙南革命斗争史,到续写破浪前行的温州创新发展史,一条鲜明主线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在这里,初心不曾褪色,而是在浪潮中闪耀着新的光芒。(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