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9
掌上温州客户端
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温高校及温籍科学家斩获颇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温籍科学家、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室主任金可勇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温籍科学家、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鲍宗必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7名科技专家和个项目。获奖人选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等2人获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人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获奖成果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项。
国家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根据最新发布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规定国家科学技术奖每年的授奖总数不超过项。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介绍,年是《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的第一年,在遵循现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前提下,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积极推进落实了提名制、定标定额评审等改革措施和创新举措,五大奖种全面放开专家学者提名,同时取消了单位提名的名额限制,对提名者资格条件、提名程序、责任监督以及信用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进行了规定。
此外,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奖金标准也进行了调整:一是奖金额度提高60%,即由万元/人调整为万元/人;二是调整奖金分配结构,将奖金全部授予获奖人个人,由个人支配。同时,对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标准也做了适当调整:奖金额度提高50%,即特等奖奖金标准由万元/项调整为万元/项,一等奖奖金标准由20万元/项调整为30万元/项,二等奖奖金标准由10万元/项调整为15万元/项。
温籍科学家金可勇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温籍科学家、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室主任金可勇参与的项目《均相离子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专注环保领域,研究成果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金可勇出生于年,现任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研究室主任,电驱动膜方向负责人。他曾先后于年获国家专利金奖,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年成为浙江省“”第一层次人才。
金可勇主要从事功能分离膜的研究。近年来,他尤其在电驱动膜与双极膜的应用研究取得喜人进展。他和他的团队开发的双极膜组器与均相膜电渗析组器在废水零排放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此次获奖的《均相离子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正是运用于污水零排放等环保领域,其研究成果打破了发达国家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我国离子膜材料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发展。
近年来,金可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已授权20余项。
同窗眼中的他:思考难题竟忘记被雨淋
“父母和几个兄弟都还住在岩头,所以我每年都要回来好几次。”金可勇是永嘉县岩头镇河一村人。他的中学时期都是在永嘉二中度过的。就在去年12月30日,金可勇还受邀参加了母校成立80周年庆典仪式,并作为年轻的杰出校友上台发言。
在高中同学金可浩眼里,金可勇做事认真,对朋友十分诚恳。金可浩说,那个时候,因为家境贫寒,营养不良的金可勇坐在第一排都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于是,金可浩从自家开的小卖部里拿来龙眼和牛奶给金可勇,从此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他回永嘉时,我俩一定会聚一聚;我去杭州,他就算再忙,也会和我叙旧。”在金可浩的印象中,初中时金可勇的成绩还不太起眼,但到了高中,成绩就一直稳居班级前列,而且经常为成绩不好的同学答疑解惑。
记得高一下学期,金可勇因为出严重的麻疹,不得不停学接受治疗,因此耽搁了半个学期的课。复课后,凭借着惊人的毅力,金可勇愣是自学了所有落下的课程,而且考试成绩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上高中那会,金可勇和金可浩两家住在同一条路上。有一次,放学路上下起雨来,金可勇没带伞也不躲雨,竟然在雨中一直走着。当金可浩提醒他时,金可勇才直言自己是思考难题入了神,没意识到下起雨了。
环保技术还能降低生产成本,他愿为家乡出一份力
说起如今在科研上取得的成绩,金可勇把这一切归功于“跟对了导师”。他口中所说的导师,正是膜行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金可勇就一直师从高从堦院士。
“选对了导师,就等于选对了团队。”金可勇说,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各种科研奖项的背后必定是团队的通力合作。如今,金可勇也有了自己的团队,团队成员超百人。
金可勇说,国家技术发明奖侧重于技术创新,这只是他们这个科研项目的“起点”。他和他的团队计划通过三年时间,以大规模产业化带动千亿级产业,并冲击更侧重于技术产业化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且目标是一等奖。
“膜行业企业很多都集聚在杭州,这里的产业氛围更好。”金可勇说,两年前他曾回温调研,希望将相关技术落地温州。不过由于项目投资大等客观因素,未能如愿。
“环保并不是掏钱,其实是可以挣钱的。”金可勇说,将环保技术运用于生产过程,不仅可以解决环境问题,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他坦言,如果由需要,他愿意再次回温开展项目调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技术项目在家乡开花结果。
年设立至今,有不少在温高校及温籍科学家曾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各类奖项。以下是不完全统计:
温州大学数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党总支副书记汪鹏君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研究的项目“超高速数码喷印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被授予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温籍教授、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所在团队参与完成的项目“大型风电水电机组低频故障诊断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时任温州大学校长李校堃教授和温州医科大学肖健教授、张宏宇副教授的研究项目《中国人体表难愈合创面发生新特征与防治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措施研究》获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浙江双屿实业有限公司参与的《复杂稀贵金属物料多元素梯级回收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浙江大学温籍教授陈国邦参与的《深低温回热制冷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时任温州大学校长蔡袁强领衔的《长期循环动载下饱和软弱土地基灾变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池永龙教授领衔的科研项目《微创脊柱外科新术式》获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温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谷超豪获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原标题《温医大团队及温籍科学家斩获多个国家科学技术奖》。编辑项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