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鸣
蔡一鸣(—),字香白,浙江温州人。农工党浙江组织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先后毕业于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和南京陆军炮兵学校。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政府武义县县长,率武义县自卫队配合七十九师进行游击战,并致力于敌后政权的恢复。
年8月,加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负责浙江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农工党浙江省党务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农工党浙江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农工党浙江省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委。年,任浙江省交通厅副厅长。年10月病逝于杭州。著有《香白诗存》。
蔡一鸣出身清贫,幼年丧父家境困难,小学毕业后为减轻学费负担,考入旧制师范读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又在永嘉县公署当过教育科的科员。当时结识了许多教育界的先进分子,对革命的思想开始有了初步接触。在亲友的帮助下,他考入了北京朝阳大学。就学期间“五卅”惨案爆发,全国爱国学生纷起响应,蔡一鸣也参加了学生运动,起而要求请缨杀敌,并投身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开始了军人的生活。自年4月到年12月,他在西北军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参谋处长一直到师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冯玉祥将军出任第三、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科长等职。年1月,他得到冯玉祥将军批准,辞去军职,由当时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负责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黄琪翔同志介绍给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回到浙江战时省会所在地金华,被委为金兰警备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后调任浙江省第四区保安副司令。年浙赣会战爆发,金华、兰溪、衢州、丽水等地相继沦陷,蔡一鸣受命于危难之间,出任武义县县长,为武义置县以来唯一没进过县城的“抗日县长”。据当时担任县政府指导员兼电管所主任的王晋侃同志回忆:“在两年零八个月中,数千日寇尾追,四出扫荡,县府一日三迁,寒林露宿,与敌周旋于千山万水之间。夏去秋来,日寇再次出动,配合飞机大炮向我政府根据地进犯,蔡一鸣临危不惧,策疲乏之兵亲赴前线督战,踞险迎击。”他身处逆境,不顾困难,致力于武义敌后政权的恢复。他安抚流亡群众,恢复生产和社会秩序;重建地方自卫武装,建立县自卫队、情报组,在区、乡建立特务队或警察班,补充枪支装备,后扩编为县自卫大队,成立抗敌义勇总队,自任总队长;带领自卫队和抗敌义勇队配合国民党79师进行游击战,支持共产党人组建抗日武装。他以县长名义,委任中共党员倪云腾为阳山办事处副主任,致信希望他能仿效明朝张煌言、戚继光抗敌。中共武义党组织以阳山办事处的名义组建了“武义抗日游击中队”。
为阻止日军掠夺武义萤石矿,年12月,蔡一鸣派县自卫大队第三中队特工潜入塘里矿区,焚毁日军采矿工棚数间,竹箩余双,炸药箱,大米多袋,以及窑车、磅秤等设备和物资,迫使日寇停产。他专门派人到东阳、义乌、永康等地征集人手,到汤溪、建德、金华、武义等县征集木材、毛竹,为修建衢州机场贡献力量。为发展教育,增强抗战力量,蔡一鸣在新宅李村创办武义简易师范,并兼任校长。在新宅迴龙庙举报抗日骨干培训班,并亲自讲课。他集聚武义文化人士,编撰并作序《岭上草堂集》,为武义人民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抗战历史文化。此外,他还主持修建了“武义忠烈碑”和“击壶亭”,以表示对抗日阵亡将士的怀念和抗击日寇的坚定信心。
原标题:《蔡一鸣——艰难中逆流而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