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三十六坊
温州是著名的水乡,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其中能叫得出名字的有多条。特别是在温瑞塘河及其主要水源地三溪水系一带,这些密布的河流两岸是温州人世代繁衍的沃土,被称为“河乡”。
河乡有上河乡和下河乡之分,在如今六七十岁的老温州口中,经常会出现这两个地名。但翻开温州地图,你可能找不到它。这只是广义上区域性的一个地方名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在民间广泛流传,一直沿袭至今。
滑动看河乡风情
晚清方鼎锐在《温州竹枝词》里对河乡作了描绘:“几曲河分上下乡,人家疑住泖湖庄。运输船只飞如燕,十里风吹晚稻香”、“上河乡到下河乡,甘蔗青青桔柚黄。更喜连年多乐岁,收来租谷满船装”。
美丽水乡
瓯民乐土
历史上的河乡具体包含哪些地区?
明嘉靖《永嘉县志》载,自六都(今龙湾状元一带)至十九都(渚浦、梅屿、仙门、塘下等处),俱“由河达城”,为河乡;土沃水深,庶民力耕,有山可樵,称乐土。而从六都到十九都,涉及原永嘉县(温州古称永嘉)膺符乡、德政乡、吹台乡、建牙乡四乡,共14个都,所在方位在温州城西南一带。
◎远眺河乡
说到“都”,得追溯到古代行政区划制度——乡都制。都一般以序数命名。据《弘治温州府志》载,明代永嘉县设四隅四厢,四隅为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厢为城南、广化、望京、集云。下设华盖、膺符、德政、吹台等13个乡,共52个都。
◎族谱里保留的乡都名称
乡都制的主要任务是为方便征收田赋,年后依照人口多寡改称为镇和乡。年,又通行保甲制,乡镇下设保,保下设甲。如今不少温州地名仍来自这种建制,如三都岭、七都街道、八里、七甲等。
从文献记载中可见当时河乡的范围不小,涉及如今鹿城、龙湾、瓯海等地,区域里有西山、吹台山、大罗山等。
《山海经》曰“瓯居海中”,远古温州,这些山均应属海中孤岛。沧海桑田,孤岛成了陆地上的山丘,之间出现广袤的冲积平原、河流等地形地貌,成为最初的河乡之地。于是从各地迁徙来的瓯民开始逐水而居,繁衍生息。
◎旧时塘河
河乡的主要河流有温瑞塘河及其水源地三溪水域等。因水源充沛,气温合适,适合种植多种植物。这里的水稻一年可两熟,鱼虾丰足,还种植有甘蔗、柑橘等经济作物,故有“鱼米乡”之称。河面上则舟楫穿梭、渔樵相和,一派山水田园风光。
因河乡面积较大,古人又根据地势高低等地理因素,将之分成上河乡和下河乡两大区域。
上下河乡
吹台为界
那上、下河乡如何划分呢?清光绪八年()《永嘉县志·乡都》载:距今温州古城五里至五十里,吹台乡十四都(东岙、慈湖等处)、十五都(洋岙、净水一带)为上河乡、下河乡分界处。其中吹台乡十六都(陈坑、老竹、横屿、胡庄等处)也属上河乡。
概括来说,上河乡主要包含“三溪三桥”,即郭溪、瞿溪、雄溪,新桥、娄桥、潘桥。近可到今鹿城区南郊乡德政村、葡萄棚村及将军桥一带,延伸至如今瓯海区梧田街道的慈湖、南堡,远可达丽岙街道的丽塘、泊岙以吹台山为界,南与瑞安桐浦、林溪以太平山、龙井山、分水城尖为界,西与瓯海泽雅镇周岙、鹿城藤桥以外山岭、天长岭为界,北部与鹿城区仰义乡、双屿镇以五垄山、梅屿山、君子峰、西山为界。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三溪水系
上河乡主要的河流水网是被合称为“三溪”的瞿溪、郭溪、雄溪,以及发源于岷岗、桐岭的潘桥河等支流,河水往东最后汇入会昌河,注入温瑞塘河。
下河乡主要包含梧田、南白象、三垟一带。东面与永嘉场以茅竹岭、李王尖等为界,南邻瑞安帆游、下墩(今属瓯海区丽岙镇),西接上河乡,北襟瓯江与温州老城区。其区域范围,明清行政建置划为膺符乡(部分)、德政乡和吹台乡。膺符乡六都(今龙湾状元一带)至九都(蒲州一带),德政乡十都(卢浦、山前、吴田一带)至十三都(白塔、帆游等)均为下河乡,今鹿城区的洪殿街道、蒲鞋市街道等,亦属下河乡地域。
清光绪八年()《永嘉县志·乡都》载录了下河乡村庄地名共个,是上河乡(个)的一倍。
◎舟船代步
下河乡属水网平原,地势较上河乡更平坦。温瑞塘河支流无数,可延伸到如今的吕浦河、洪殿河、蒲州河等。因河网发达,以前的当地居民几乎家家门口河埠头都系有木舟或水泥船,以利于代步、载物。
人文河乡
标志地名
“河乡流水漾睛澜,夹岸榕阴拥翠峦。夜半航船酣客梦,五更斜月到章安”,这是古人描写坐船从温州老城区经温瑞塘河到章安(瑞安古称)时看到的风景。
除夹岸榕树外,上、下河乡还有众多人文古迹。如上河乡的岷岗山,宋戴溪等人年轻时曾在这里读过书;旸岙,明代王叔杲曾在这里建起旸湖别墅;明代温州布衣诗人何白在渚浦筑起山雨阁会客吟诗。到了近现代,瞿溪潘宅庄园是潘国纲(鉴宗)晚年养老地,这里还有著名作家琦君留下的乡愁。
◎琦君作品
历代名人还为上、下河乡留下众多诗篇且学风鼎盛。如茶院寺有南湖塾,著名学者陈傅良、叶适等在此讲学授徒,从者众多;吹台山麓有吹台塾(又名慈湖塾)。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季宣、名臣吴表臣、王允初,明状元周旋、大学士黄淮等,均在下河乡的历史里结下缘分。
穿过历史烟云,至今仍然留存的,是上、下河乡大部分地名。它们带着河乡风情,如今不少还写在温州地图上。凡地名中带“浦、桥、溪、河、湖、潭”者,傍水;“屿、岙、岗、岭、岩”者,依山;“庄、垟”者,平原近田也。与上河乡的溪、岗、岭相比,下河乡因地势相对平缓,形成的“潭”“浃”“渎”更多,因此这里的地名也带有这种特征。如水潭、应潭、潭底、鱼鳞浃、灯笼浃、上池浃、横渎等。
而这些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地名,如同“土味情话”,历久弥新,世世代代在本土居民、离乡游子耳边诉说故事,抒发乡愁。
参考资料:
《温州地理》作者姜竺卿
《弘治温州府志》
《温州老照片》
编辑陈复美编薛敏
特邀摄影余日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