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1000多年的一面塔身讲述温州石雕故事

北京比较好皮炎医院 http://m.39.net/pf/a_9052592.html

眼下,温州博物馆正在举办《东瓯厚土——十三五温州考古成就展》,展厅的显要位置独立展示着一面塔身,这是一件精美的大型石雕文物。

它从何而来?是否出自温州匠人之手?本期《温州宝藏》,透过它,我们带您一起寻找温州石雕的故事。

前世传说

阿育王塔“原始身高”应超2米

年5月,永嘉县桥头镇白垟村村民重建霄梵寺,清理地基时,发现一组北宋时期阿育王塔石构件,石灰岩质地,包括基座、一面塔身和两件山花蕉叶柱。而此次《东瓯厚土——十三五温州考古成就展》展出的就是其中的一面塔身和一件山花蕉叶柱。

温州博物馆研究员伍显军介绍,阿育王塔呈正方形,塔身应有四面,以便围砌成方形。现残存一面塔身,上有榫头,高75厘米、宽70厘米、厚10厘米、重约公斤,表面雕凿成浅龛形,四周作火焰壸门状,内浮雕一佛二弟子二力士像。从构图上来看,雕像讲究对称,主次分明;从雕刻工艺上来看,准确生动,造像的动作、服饰以及表情符合各自的身份特征。

在一佛二弟子二力士雕像的右侧,贴边凿刻六行竖向的铭文,有些文字已模糊不可辨认,但大致可从这些铭文知道,该阿育王塔应是制作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9年)。而它也因此成为目前浙江境内发现的有明确纪年且年代较早的寺院石阿育王塔之一。

该展览中展出这件山花蕉叶柱,呈三棱形,高90厘米、底部宽30厘米,厚30厘米,重约公斤,柱身两侧雕刻护法像。而另外一件山花蕉叶柱也正在该馆历史厅里展出,两件山花蕉叶柱形状、大小相同。它们应都是石阿育王塔塔顶的构件,装于四角,原应有四件。

伍显军表示,从发现这些石构件,可以猜想,如果将该阿育王塔复原,它的高度应有2米以上。

温州曾有一条“雕滑石街”

那么,当年这件阿育王塔是否就是出自于温州匠人之手呢?伍显军表示,这不能说“一定就是”,但可能性极大。温州素有“百工之乡”美誉,温州石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入研究它,对于研究唐宋时期温州的石雕工艺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晋时,王羲之为温州太守,曾用华严石刻砚,其石“如漆如油,有艳,不渗”(宋米芾《砚史》)。唐宋元明,虽可查阅的文献记载不多,但从历代出土的文物中可见一斑。至清末民初,温州石雕行业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原打锣桥(广场路)一带,开设有20余家石雕店和10多间“门对店”(石镶嵌),人称此地为“雕滑石街”。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温州石雕艺术作品迭出的一个高潮时期,石雕艺术家们精神饱满,创作热情勃发,一大批石雕的经典作品就在那个时期诞生。如温州石雕的领军人物、著名石雕艺术家潘雨辰先生就先后创作了《铁骑》、《女健将》、《乘龙腾飞》、《罗盛教》、《共饮一江水》、《鲁迅故乡人物》等一系列作品。

温州石雕最兴盛的时期为上世纪80年代,从业人员多达千余人,作品走出浙江远销海内外,成为我市外销的主要产品之一。

年,温州石雕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生故事

回温执教为石雕艺术培养人才

泰顺人潘成松是温州石雕艺术家吴旭亮的弟子,如今他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传承人。

潘成松在指导学员创作

从15岁开始至今,潘成松“沉醉”在石雕艺术已有30多年。上世纪80年代,泰顺县政府在泰顺境内发现了可用于工业发展的叶蜡石矿,并在开采过程中发现质地温润如玉、软硬适中、宜雕琢制印的叶蜡石。为帮群众脱贫,县政府决定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办石雕班,培养石雕人才。“石雕班一共办了四届,而我是第二届的学生。”潘成松说。

“与一般的中学上课形式不同,学石雕,要每天跟在师傅身边工作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时间几乎没有间断的。打坯、修光、配底座到水磨、上蜡等等,所有工序做完,往往晚上回到家都在10点以后。”潘成松说,虽然辛苦,但他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越发喜欢这门手艺。

年,潘成松毕业后如愿成为了石雕大师吴旭亮的弟子,之后,他又陆续受到著名工艺美术家季桂芳等人的精心指点,还成了中国泰顺古廊桥建筑唯一传人董直机的再传弟子。

“没有好石头、坏石头,只要运用不同的雕刻技艺,都可以展现它们独特的美感。”潘成松说。从年起,潘成松参加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等组织的各级展评,先后收获了近80个奖项。

潘成松在指导学员创作潘成松在指导学员创作潘成松部分作品

年,泰顺县职教中心恢复开设石雕班,当时还在丽水青田从事创作的潘成松得知消息后非常兴奋,立刻答应了石雕班的授课邀约。此后,几年间,他一直来回奔波于青田和泰顺之间。

如今,他是泰顺县石雕艺术学校副校长,除了继续开设课程外,还在学校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并招收学徒。

希望温州能有一所专业院校

泰顺县石雕艺术学校成立于年4月,是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设有泰顺石雕刻、泥塑、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

潘成松部分作品

该校校长陈时杉介绍,泰顺石资源丰富、得天独厚。上世纪80年代中期,泰顺县政府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创办石雕班,一共办了四届,培养了多名石雕人才,其中有20多位成为省、市级大师和各行业翘楚。年,泰顺县职教中心恢复开设石雕班,又培养了不少石雕人才。“十三五”期间,泰顺县提出大力推进泰顺石文化产业发展,计划建成“一园、一街区、一校”,完善泰顺石文化产业链,其中“一校”就是创办泰顺石雕艺术学校,为泰顺石文化产业提升提供人才保障。

“如今,在校学生有多人,专任教师有10多人,每年还向省内外聘请工艺美术大师担任专业课教师……”陈时杉说。

“但是,现在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仅仅是中专学历,与外省的专业院校相比,他们还是输在起跑线上。”潘成松说,除了他们学校外,他了解到温州其他一些职校也有开办工艺美术专业,如石雕班、木雕班、瓯塑班等。作为温州市第十一届政协常委,潘成松说,今年温州“两会”期间,他就有提案是,希望通过政府来牵线搭桥,以泰顺县石雕艺术学校为底子,进一步提升打造一所属于温州的工艺美术类专业院校。

来源:温州晚报

所有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