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谜而又美,充满魅力探秘楠溪古村,这篇文

贵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92727.html

「来源:|楠溪江ID:yjnxj01」

岭上多白云何时到永嘉

“瓯江山水诗路”是全省“大花园建设”决策部署中重点打造的“四条诗路”之一,也是温州的重要文化品牌。为了深入挖掘“瓯江山水诗路”的古城、山水、耕读、名人、百工、红色等文化主题,擦亮诗路“珍珠”,串“珠”成“链”,推动诗路文化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诗路文化的活态传承、物化展示和精神升华,充分彰显温州瓯江山水诗路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市开展了新闻记者“瓯江山水诗路”采风行活动,以下是采风调研系列报道之一,写于年初。

小隐隐于野。古往今来的不少人们希望借助周围的环境忘却世事,志趣在桃源世外。千百年来,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国家4A风景区、中国长寿之乡永嘉楠溪便是这样着悠然惬意的地方。

如同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大若岩天下第十二福地陶公洞(纪念陶弘景)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齐高帝劝其出山,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是的,山中能有什麼呢?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陶弘景笃信老庄哲学,对人生持逍遥态度,与陶渊明崇尚自然、淡泊致远及幽美的田园生活颇有殊途同归之意。

陶公洞只是局限于个人的研修,那么楠溪“群隐”又是怎样一种方式呢?目前永嘉县有座古村落和处古建筑,数量全省最多。它们好像被岁月遗忘在山水之间一般,保留着最原始,最古朴的气息。青瓦黄墙,满园梨花。宁静幽美,古村似在沉睡中,不为尘世而忧。想逃离烦恼的时候,不妨随性步入任意一幅画卷,享受短暂的心灵之旅,宁静悠长,简洁纯粹。瓯江山水诗路”探秘楠溪古村轻轻地撩开神秘的面纱,静静地讲述行吟在没被时空肆意切换掉的光阴故事。

《生态乡村》黄金华摄

01

古村之谜:“钟山月落草堂幽”

楠溪古建筑有一种“统一”的和谐美。“庭院深深深几许”,南唐诗人这一名句,常常被用来形容中国古建筑的延绵无尽。一路漫溯,寻访历史的踪迹,乡土文化、建筑艺术、风水宗族等人文印记,则像是一本厚重的书。古村落的庭院呀,究竟深几许呢?委实使身临其境的人颇费思量。

从晚唐、两宋、元代起繁衍生息开来的村落,意想不到的是至今还保持着最初的模样:鸡犬相闻,清丽古朴。

重檐悬山式的“车门”,是南宋时留下的原物,也是中国古建筑中独一无二的宋代建筑珍品;白墙黑瓦的房屋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民居、宗祠、戏台散落其间,无不彰显浓郁的南宋遗风。“文房四宝”苍坡村始建于五代末期,始祖李岑为躲避战乱,从福建迁来定居,繁衍至今。南宋年间,李岑的九世孙李嵩邀请当时的国师精心策划,重新布局建造了苍坡村,形成如今“文房四宝”的格局:村口的东西两方,各挖一方水池,起名为“砚池”;水池旁边,有一条4米多长、削凿成墨条形状的条石,就是“墨”;村中主干道呈东西走向,长约米,东头指向一座形似笔架的山峰,这条街被命名为“笔街”;村子四周用鹅卵石砌成围墙,形成一个方形,就是一张方形的纸。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成为传承千年耕读文化的写照。

《苍坡古村》-莫鼎盛摄

望兄亭与邻村方巷“送弟阁”遥相对应,这两座楼阁见证的是一段兄弟情深的故事。南宋初年,苍坡李氏七世祖李秋山与同胞兄弟李嘉木自幼互敬互爱,感情深厚。兄弟俩在成年分家之后,兄长李秋山一家搬到方巷村,弟弟李嘉木仍住在苍坡村。每日干完农活,黄昏后总要在其中一家小聚,道家常、话农桑、谈史论文、吟诗作赋,直到深夜才罢。离别之时,无论相聚在哪家,一方总要把对方送至村口,目送过河,直到对方到达对岸村口,举起手中的灯笼以示平安,兄弟俩才各自转身回家。天长日久,兄弟俩觉得每天这样相送,耽误光阴,于是商定在各自村头修建一座亭阁,在亭阁夜聚分别后,一方在亭阁中等待,另一方到达后在自己这边的亭阁中举灯示意,表示平安。多年过去了,穿越时空,青瓦木制的望兄亭依旧在那里远远望着对岸的送弟阁,恍若昨天。

同在岩头镇的“七星八斗”芙蓉村古韵依然。之所以得名“芙蓉”,是因为村西南面的山峰上有3座高崖,其形状、颜色如同3朵含苞待放的芙蓉。日暮时分,芙蓉村的水池里倒映着这3座山峰的身影,微风摇曳时,犹如水中盛开的婀娜芙蓉。

芙蓉古村金肖武摄

貌似与世无争,古村落的寨墙就有与来犯之敌抗争的象征。芙蓉村始建于唐代末年。南宋末年,元兵南下,芙蓉村在族人陈虞之的率领下,与元兵激战,当他们弹尽粮绝的时候,陈虞之用黑布蒙住战马的双眼,跳崖身亡,部下也相继仿效,战况惨烈。元兵进村以后,纵火洗劫村寨,致使芙蓉村几近破灭,直至元末明初,在历经了上百年的时光愈合之后,芙蓉村才渐渐恢复元气,人们才开始重建家园。整个村落坐西朝东,呈正方形,按照天上星宿与地上人间相对应的观念,天人合一,以“七星八斗”的思想进行规划设计。“星”指的是道路交汇处的方形平台,“斗”则是水渠交汇处的方形水池。“七星”呈翼轸分布,“八斗”则为八卦形分布,阡陌交通,水系纵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七星八斗”布局美观,也隐喻了村寨上可纳天上星宿,下可佑子孙人才辈出,如繁星璀璨的美好心愿。除此之外,“七星八斗”格局的实用性也很强。平日里,“星”用来张贴发布各种消息,“斗”则用于储存生活用水;如果发生战争,“星”就是最好的指挥台,而“斗”不仅为村民坚守村落提供了储水保障,还可以防备敌人实施火攻,加上环村建有一人多高的卵石围墙,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防备一般盗匪绰绰有余。

宋代的温州,是一个状元集聚的地方。北宋到南宋,温州竟然出了26位文武状元,可谓个个都是天之骄子。南宋时期,一代名臣、状元张九成曾在温州任知州,而他的得意门生、史上最年轻状元之一汪应辰或许是受老师的影响,晚年隐居永嘉屿北,在温州留下了一段文脉,永嘉楠溪有了“溪山邹鲁”的美誉。屿北书香传家,先后曾出过1名状元、8名进士、10名贡生,一门三进士、父子两尚书——汪应辰和胞弟汪应龙,及次子汪逵都是进士出身,汪应辰、汪逵父子都曾官至吏部尚书。

屿北古村鸟瞰

每一座民宅都有自己的名字,这在楠溪江古村落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楠溪状元村屿北始建于唐代中叶,原为徐姓聚居地,南宋时吏部尚书汪氏兄弟为躲避秦桧迫害,隐居于此,后遂成为汪氏族人聚居之所。汪氏祖先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将村子布局成莲花形,而饱受战乱之苦的汪氏先祖出于防御的需要,在街巷的规划上错综复杂,还给村子留下了两道城墙、一条护城河。正是由于村子的防御性极强,这里曾经作为浙南地区革命根据地,红十三军领导人、革命烈士谢文锦就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村口的那座“屿北武装起义纪念碑”就是历史的见证。

《永嘉县志》载:明时“布衣状元”朱墨癯曾于此创办“凤南书院”,培育过榜眼王瓒、进士朱谏等。朱墨癯出身于花坦村人。他绝意功名,归隐林下,创办了凤南书院,学生王瓒在凤南书院三年,明弘治八年乙卯(),考中举人。翌年春,中进士第,试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后又擢升为国子祭酒,官至礼部侍郎,病逝后追赠礼部尚书。继王瓒之后,朱墨癯又收纳了朱谏、唐纳等,也都相继成名。明孝宗御笔赐封朱墨癯“溪山第一”匾额。朱墨癯逝世后,其得意门生吉安知府朱谏曾过钟山下先生旧庐,祭拜神主,并赋诗云:“蕙帐风情桂子秋,钟山月落草堂幽。鹤声半入青冥去,旧日门生已白头。”

朱墨瞿(-)名道魁,字守慎,花坦人。他是永嘉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朱墨瞿少年时天资聪慧,才识过人,勤奋好学,笔耕不辍。这一年全国大比之年,朱梅瞿上京赶考,在考场上几场考试,轻松自如。主考官陈加林把朱梅瞿的文章看了又看,文采过人,爱不释手。把试卷带回家再看,看后把试卷放在床账背上,心想状元就定朱梅瞿。第二天,陈加林主考官改卷,把朱梅瞿考卷忘记了,金榜题名,朱梅瞿名落孙山。朱梅瞿去看榜文时,朱梅瞿榜上无名。朱梅瞿去问陈加林主考官,陈加林才恍然大悟,把朱梅瞿定头名状元的事忘记了。他歉意地向朱梅瞿说:“下次科举来考,他当主考官,把头名状元给他”。朱梅瞿愤怒之极,拂袖而归,后因为朝廷化解诸多疑难,钦赐“溪山第一”。现如今,花坦凤南书院的遗址犹存,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古代浓郁的耕读文化与朱墨癯这一代巨儒名贤生前身后的趣事轶闻,如今仍为大家侃侃而谈。

以深厚的耕读文化为背景,以环境和风水思想为基础,再融入诗意的山水情怀,从而构筑出的建筑奇观。它们有着相似的外表,却又各自孕育出不同的内涵,值得后人去找寻和发现别样的韵味。

02

古村之美:“水如棋局分街陌”

吉祥之地,山水之居,做足了智山乐水文章。北宋时,温州长官杨蟠在一首诗里这样描写楠溪江山水与古村落的亲密:“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

楠溪江流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早在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瓯越先民就已在此繁衍生息,并造就了瓯越文化,至今仍保留着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及宋、明、清的古塔、古桥、古亭、古牌楼等名胜古迹。楠溪江沿岸的古村落、古建筑,选址讲究,规划严谨,风格古朴,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是中国四大民居之一。较为突出的有岩头、枫林、苍坡、芙蓉、花坦等村,均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楠溪江山水造就了无数的杰出入物和灿烂文化。从唐朝至清朝,永嘉一共有过位进士。两宋时期,曾经出现辉煌的“永嘉学派”、“永嘉四灵”,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我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授予“入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永嘉昆剧作为昆曲中的重要代表,成为全入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古村社戏陆敏摄

楠溪江名入履迹、诗文著述丰富。历史文化名入王羲之、颜延之、谢灵运等曾为永嘉郡守。南朝陶弘景、唐朝张子容、孟浩然,宋朝陆游、叶适、徐照,明朝王叔果、潘舜臣,清朝朱彝尊、金简庵、朱步墀等也都曾游历过楠溪江,并留下名篇佳作。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在任永嘉郡守期间,遍游永嘉山水,遂使楠溪江成为山水诗的摇蓝。而后打卡大咖纷至沓来,让包括古村在内的风土人情一次次引起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