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新闻网
乡里人的美好家园
城里人向往的乐园
共富、便捷、美好、
万物生长向阳
坚持富民导向
突出场景应用
这就是瓯越未来乡村
5月26日,全市未来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会举行。会上,今年温州首批未来乡村试点25个创建名单出炉,挂牌成立温州未来乡村建设专家智库。
今年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提出,将未来乡村作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打造“美丽中国温州风景”。我市计划通过5年时间,打造以“十个一”标志、“十大”应用场景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未来乡村个。成为彰显“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全国乡村建设示范区。
未来乡村坚持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产业化、系统化“五化”为引领,“十大场景”打造,包括邻里、教育、健康、文化、低碳、生产、建筑、交通、智慧、治理等十大应用场景。
根据我市未来乡村建设的范围和特征,建设分为村域型、镇域型和片区型推进。全市计划今年完成县域未来乡村布局规划和设计建设方案,每个县(市、区)开展2个未来乡村试点,年底前至少完成1个试点,并通过竞争性评审选择若干未来乡村作为市级试点重点培育;年开始全面推进未来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未来乡村相关指标体系;到年年底,完成90%的未来乡村建设任务;到年打造一批未来乡村示范样板,有条件的地方实现未来乡村全域化。
首批25个未来乡村试点如何创建?
一起来看看↓↓
1
鹿城区山福“瓯韵山福·古驿新风”未来乡村
山福镇对标对表未来乡村创建导则,着力打造“瓯韵山水古驿新风”未来乡村十大场景,重点体现“文化+生产+智慧”创建主体脉络,突出山水味、文化味、现代味的“三味山福”。
2
鹿城区七都“生态七都·文创樟里”未来乡村
依托国际未来科技岛建设,樟里村公共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民风淳朴,具备打造未来乡村的条件,未来乡村十大场景的打造基础良好,村内保留江南水乡、侨乡风情,建筑风格融合“欧”“瓯”的特点,风格独特,村民安居乐业。
3
龙湾区“钟秀瑶溪”未来乡村
依托大罗山景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平台,以瑶溪景区、钟秀园、杨梅生产基地及观光园、乡村振兴示范带景观环境为基础,以“新中心·大未来”为目标,引入“有核无边”的无边界发展理念,以基营辐射发展的创新模式打造瑶溪村。
4
龙湾区永兴“灵秀五溪”未来乡村
创建农耕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未来乡村。以农旅产业高度融合的乡村振兴为基础,建成温州现代观光农业的示范地,强化观光休闲功能,使绿色农业示范区向休闲农业转型,同时兼顾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将农业生产、乡村生活、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旅游休闲开发。
5
瓯海区茶山“创梦山根”未来乡村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打造“美丽中国温州风景”为目标,以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主要目标,聚力“十大”未来应用场景,通过山根花苑、音乐艺术小村、农旅休闲水岛三大板块联动开发,打造具有“十个一”标志为主要特征特色的新时代温州近郊型未来乡村,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示范样本。
6
瓯海区泽雅“研学纸山”未来乡村
位于瓯海区泽雅泽雅西部,涵盖4个村居(垟坑、外水良、水碓坑、纸源),总面积7.6平方公里。计划围绕研学主题,借助泽雅古法造纸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寓言文学馆总馆两大国字号金名片,实施五大行动计划,打造集十大场景为一体的泽雅研学未来乡村样板。
7
洞头区东屏“半屏同心”未来乡村
计划实施19个项目投资6.47亿元,通过打造“同心文化岛、休闲度假岛、低碳全电岛、智慧数字岛、运动养生岛”,建设“为民便民、惠民利民”的未来乡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8
洞头区北岙“古渔村”未来乡村
充分发挥精品民宿产业集聚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以建立“五化十场景”为主抓手,立足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借势数字赋能,重点突出主客共享、产业融合、文化共生,呈现出“新村民与老渔民、新业态与老石厝、新风尚与老情怀”共生共存、共促共荣的新时代和谐美丽富裕渔村。
9
乐清市大荆“铁定有趣·三金共富”未来乡村
规划形成“一心、一环、两带、五区”的功能结构。“一心”为未来乡村综合服务中心;“一环”为沿环城东路发展环;“两带”为两条水系景观带。一条为东林溪水系景观带,一条为下山头村内部水系景观带。“五区”为文化教育区、医养文创区、康养度假区、产业发展区、商贸交易区。
10
乐清市清江“花果飘香·幸福北塘”未来乡村
针对未来乡村“五化十场景”,进行优劣势分析,对乡村生态空间、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乡村治理进行系统性梳理,重点对生产场景、邻里场景、文化场景、建筑场景、治理场景进行系统性打造提升,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形成产业创新融合、产居创新融合,重构乡村产业结构,让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享受农业文明的环境、工业文明的舒适和信息文明的智能,过上诗意、健康、雅致、宁静的生活。
11
瑞安市曹村“文都武乡·瓯越粮仓”未来乡村
树立“顶层设计、特色发展”、“资源整合、打包使用”、“数字赋能、全民共造”的理念,对照十大服务场景,从四个方面入手,谋划三年内实施十大类型68个项目,预计投入13.7亿元。全力打造推进农文旅相结合、产村人相融合的未来乡村,通过人居环境生态化、基层治理数智化、群众生活共富化,深入探索总结未来乡村建设“曹村路径”。
12
瑞安市马屿“瓯越古邑·湿地儒阳”未来乡村
按照未来乡村“五化十场景”的创建要求,结合儒阳村实际情况,致力于打造以“三位一体”为特色的“湿地儒阳”未来乡村样板村。通过全域联动整治提升村居环境;全面盘活优化业态布局;全方位加强“三大合作”三大建设亮点为主要抓手,重点围绕数字化、产业化和生态化的要求,着力打造以未来生态、未来服务、未来经营、未来数字为主要内容的未来乡村场景。
13
永嘉县沙头“流彩珠岸·青云豫章”未来乡村
一核两心四组团,构筑楠溪人家,体现云间烟火是人家的立体未来乡村按照功能互补、串点成线、共建共享的思路,整体呈现“一核两心四组团”的规划布局:“一核”即以永嘉书院为核心,“两心”即珠岸村、豫章村,重点突出美丽田园农业观光组团、耕读田园休闲研学组团、香樟花园特色三农组团、半岛滩林自然悦动组团等“四大组团”。
14
永嘉县鹤盛“诗画山水·慢享岩上”未来乡村
未来发展愿景定位为:以“诗画山水、慢享岩上”为主题的村域型未来乡村,全力打造独树一帜的长三角休闲旅游目的地,使岩上村成为乡里人的美好家园、城里人的向往乐园。
15
文成县南田“隐居武阳”未来乡村
隐居武阳未来乡村发挥生态福地、名人文化、民宿产业集群等优势,活化刘伯温文化,发展特色民宿经济,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强化数字化运营管理,发挥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打造以农文旅融合、产科教联动、医养游结合、数智治创新为一体的“隐居武阳”未来乡村。
16
文成县百丈漈“古韵石庄”未来乡村
“千年古韵,传统美学;国际时尚,未来乡村”。石庄村将继承千年古韵的历史文化禀赋,秉持“未来就在历史中”的建设理念,尊重传统美学价值和质朴生活方式,打造品质具备国际旅游时尚的未来乡村。
17
平阳县昆阳“塘河·粮仓”未来乡村
昆阳镇“塘河·粮仓”未来乡村以文化和产业作为切入点,通过深度挖掘万金村塘河文化、鸣山村古村文化、上林垟农耕文化、湖屿村风情文化、官岙邸山水文化等,通过产业谋划,规划多条助农增收产业链,以美丽经济、生态宜居、文化风貌、四治融合、幸福生活为主要内容,构建慢生活休闲旅游目的地,“美丽中国温州风景”的样板区。
18
平阳县凤卧“浙江红村”未来乡村
结合凤卧特色资源,以打造“十大”场景、“十个一”标志为内容,编制了《平阳县凤卧镇“红筑新凤来乡村建设方案》。计划年作为近期阶段启动19个项目,以重点场景建设为主。
19
泰顺县南浦溪“未来库村”未来乡村
围绕未来乡村“十大”应用场景、“十个一”标志等有关要求,抓住南浦溪镇资源优势:智慧场景已有基础;教育、文化场景特色突出;健康场景丰富;产业特色突出等优点,重点补强交通场景,全域打造建筑、邻里场景。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制定“未来库村”未来乡村创建方案。
20
泰顺县罗阳“趣村岭北”未来乡村
为切实做好罗阳镇“趣村岭北”未来乡村建设工作,推动建设项目按照系统设计理念实践落地,结合岭北村尾村、板场村现状资源特征,以实现乡村振兴为总目标,针对周边区域主力市场人群,充分挖掘梯田资源和五古文化,发展乡村美食、乌米产业、田园旅居、亲子休闲、研学教育等主题业态,将项目片区致力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先行区、温州市户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泰顺县五古五福特色旅游发展村。
21
苍南县钱库“归去来兮·谊在乡野”未来乡村
钱库镇来谊村以“归去来兮谊在乡野”为主题,希望凭借四特色、十场景、十个一”标志将来谊村打造成为一个文、居、智、绿兼具的心灵居所之未来乡村。
22
苍南县马站“品味柚乡·乐活雾城”未来乡村
围绕“滨海、柚香、种业”三大特色,立足“碧海金沙”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基础,以获得“国家气候标志”认证的四季柚的全产业链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滨海智慧旅游乡村建设,智慧种苗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品味柚乡·乐活雾城”为主题充分展示滨海乡镇未来乡村、共同富裕的发展场景。
23
龙港市“汀水田园”中部未来乡村
龙港市中部未来乡村包括张家堡、余家慕、朝阳三个社区的部分村域范围,总面积约.63公顷,合.45亩。
24
龙港市“九龙水韵”东部未来乡村
涉及芦浦片区的林家院社区、舥艚片区的新桥社区、九龙河社区、龙华社区、三园社区,以美丽的九龙河为轴线,打造江南水乡韵味为主题的未来乡村公园。总面积约.93公顷,合.95亩。
25
浙南产业集聚区海城“金色埭头”未来乡村
1、建设美丽乡村+数字乡村+产业振兴”的升级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2.0版。
2、将资源(如农田/闲置集体用房/场地等)进行整个梳理,将资源变资产,将资产变资金。
温州市未来乡村建设专家智库
首席专家
魏后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顾益康农业农村部咨询委员会专家、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省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赵兴泉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委员
黄祖辉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委员,浙江大学教授
应用场景咨询专家
王珂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浙江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
何勇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数字农业农村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卫龙宝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浙江大学食物经济与农商管理研究所长,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尹建伟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电子服务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浙江大学高分辨对地观测工程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
严力蛟浙江大学湖州休闲农业产业研究院创院院长和名誉院长,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教授
罗安程浙江省村镇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城乡固废资源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评价中心主任,浙江省“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体”首席专家,浙江大学教授
王竹浙江大学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原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建筑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教授
叶明儿浙江大学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全国休闲农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教授
本文来自,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本文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