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考察考纲中要求的重要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和现用教材中涉及的重要传统文化知识。
2.文学常识的考查比例呈下降趋势,文化知识的考查比例呈上升趋势。
3.有关汉语文化知识,特别是汉字文化的考察是热点,且与“汉字读写”“古诗文默写”等综合在一起考察。
4.其他汉语知识运用考察也突出汉语本身的特点,如对联、成语、年龄代称、谦辞、敬辞等。
5.考查形式日趋综合、灵活、多样,单纯记忆性考察比例下降,应用型考察比例上升。
绍兴兰亭景区有一副楹联,上联为:雅集鸿文传百代,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A.至乐无声唯孝悌B.流觞韵事足千秋
C.来听渔鼓唱前朝D.愿无忘名士风流
B
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相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如从“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的角度分析,即可排除A。从与“雅集鸿文”词性一致,结构相同的角度分析,即可排除CD。所以选B。
“骈文四体”中的吴均体是写()的骈文。
A.宫廷女子生活B.边塞征战
C.山水清音D.江湖渔樵生活
C
考查文学常识。《梁书·吴均传》说“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他的诗文音韵和谐,风格清丽,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如《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书信,述说的是行旅的见闻感受。这是一篇用骈体信札形式写成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秀丽雄奇的水色山光。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闻、实感出发,着重从“异水”和“奇山”两个方面进行描绘,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清高思想,表达了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按以上分析,应该属于“山水清音”这一类型,所以选C。
周末,小颂让小风帮忙写一篇文章,小风拒绝了,他说自己不想成为()。
A.秋风客B.老生儿
C.捉刀人D.墙头草
考查文化常识及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捉刀人”中捉:握、拿。刀:指修改竹木简错字的小型工具。捉刀人:指拿着笔的旁侍。古代的侍从,有专门的刀笔隶,这里的刀和笔的作用类似。所以,捉刀人也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本题语境是“小颂让小风帮忙写一篇文章”,如果小风帮忙写了这篇文章,那么小风就成了“捉刀人”。所以选C。
中国古代建筑,各区功能分明。请将“阁”“廊”“亭”三字分别填入相应横线处。
堂以宴,(1)______以憩,(2)______以眺,(3)______以吟。
(1)亭(2)阁(3)廊
考查文化常识及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亭”即停止的意思,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亭的四周必有美景可观,是立足观景之地。“阁”:类似楼房的建筑物,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具有遮阳、防雨等功能,可以在此读书、吟咏。按以上分析,即可正确填空。即“亭”以憩,“阁”以眺,“廊”以吟。
文学常识积累
文学常识考查常设置的错误点有:作家作品搭配错误、作家国别或所处时代(朝代)判断错误、作品体裁归类错误、对作品人物形象分析错误等。
备考文学常识应侧重于识记,要准确掌握。主要复习手段是背诵,背诵时要注意:一要围绕名家名篇有重点地进行,切忌贪多贪快;二要注意纵向(历史进程)、横向(同一时期)两条线索,要将特定作家作品放在它的特定“坐标”中去记忆,不要孤立记忆。列表记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传统文化积累
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近年来,传统文化在中考题中的设置频率越来越高。从年开始,浙江多个地区中考以直接设题的形式考查传统文化,年、年传统文化的考查日益突出。预估年将把文化常识考查综合到。
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查离不开教科书中的知识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留心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注意积累并拓展。在考前备考时要注意分类整理,浙江省常考的文化常识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敬辞与谦辞
二、古代称谓
三、古代年龄
四、节气与月份
五、对联
六、传统节日与民俗
七、中国戏曲
八、科举制度与古代官职
九、常见古代诗歌意象
十、古代地理名词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中国古民居的窗户、门楼讲究图案装饰,为显示主人高洁、坚贞的志趣,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
A.梅、鹤B.竹、兰C.兰、鹿D.竹、梅
D
“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古有“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暖一家”之说。所以常与“松”一起出现并具有固定文化内涵的一项是D。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A.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
C.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
D.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
A
B:普希金:俄国。C:《朝花夕拾》是散文集。D:《木兰诗》是乐府古诗。故选A。
寻找“最美”对联。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方选出相应的对联。
(1)永嘉上塘殿戏台(______)
(2)文成刘基庙(______)
(3)江心屿文天祥阁(______)
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计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1)C(2)B(3)A
A.阮元《温州江中孤屿谒文丞相祠》:独向江心挽倒流,忠臣投死入东瓯。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朱鸟、西台人尽哭,红羊、南海劫初收。可怜此屿无多士,曾抵杭州与汴州。这首诗写于公元年(嘉庆三年),这年阮元三十六岁。时阮元任学政浙江。诗人阮元自己拜谒文天祥祠宇的情景,抒发了崇敬忠烈的思想感情。“独向江心挽倒流,忠臣投死入东瓯。”“独向江心挽倒流”自古以来,忠臣烈士都具有挽狂澜于既倒的壮志豪情;
“忠臣投死入东瓯”慷慨赴死是英雄本色;“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英雄为何成“成孤注”?“满目河山”为何“寄一舟”?大宋朝的达官贵人们为何蝇营狗苟了?阮元既有悲愤,也有钦佩!“朱鸟、西台人尽哭,红羊、南海劫初收。”“朱鸟、西台人尽哭”,哭谁?哭英雄豪杰!“红羊、南海劫初收。”尽管阮元有歌功颂德的成分,但是清朝的大一统还是值得美化与赞颂的;“可怜此屿无多士,曾抵杭州与汴州。”一个“江中孤屿”的“文丞相祠”,就曾经抵得上“杭州与汴州”。为什么?是民族精神,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英雄意志!阮元用自己的言行忠勇了一辈子,言行一致啊!壮哉!文天祥!英哉!贤阮元!
B.“占事考祥,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这是明正德御题,正德皇帝给予刘基高度的评价和赞誉。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明朝开国元勋,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谋略家。刘基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他通晓经史,能测天文,精通兵法,民间有“上有诸葛孔明,下有刘基伯温”的说法。
C.楹联与中国古典诗词一样,是汉语最优美凝练的表达形式。从楹联的出身来看,它比诗词更趋向世俗功利,更普世化。楹联贴于戏台两边,每一个字都是独立的个体,个性凛凛,绝不虚位,担待着深厚的寓意,这份尊严便足够风雅。“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伤实还虚。”是永嘉县上塘镇上塘殿戏台楹联。人生如戏,无论英雄人物、功名利禄、儿女情仇,人人皆为戏子,亦皆为观者。自己是自己悲喜剧的围观者,演给他人看,也唱给自己听,在观看他人的离合悲伤时忘却自己的苦恼,让忙碌于悲喜间的心灵稍作休息。故答案为:(1)C(2)B(3)A。